这已经是我在成都的第三年了,转眼又踏入了夏天。每当身旁有人抱怨天气热得烦人的时候,我依旧不以为然,在我心里,成都的夏天是不够热的,也到不了烦人的程度。我靠着一台小电扇安稳地度过了之前的两个夏天,有时候凌晨醒来,还有轻微的冷意,会顺手关了电扇,而空调完全是用不上的。这与我家那边不同,家乡的夏天是那种想想都会起鸡皮疙瘩的热。
小时候对热似乎不够敏感,不管太阳多大,温度多高,也一定要和同伴穿街走巷,爬树摘桃。玩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找一口摇水井,使劲摇,等温热的水渐渐变得清凉,捧起来洗把脸再喝几口,瞬间又活了过来。那时穿短袖短裤,身体会晒出黑白分明的界线。村里的小店也还没有冰箱,自然没有冰棒卖,但每天会有小贩骑自行车来村里卖冰棒。冰棒用白色的泡沫塑料箱装起来,里面再裹着几层旧棉袄。
每次去母亲那求几毛钱,再奔去小贩那里买冰棒,一毛钱一根的红砖,两毛钱一根的绿豆,站在小贩身边,看着他打开泡沫箱子,掀起棉袄,拿出冰棒,心里是无比的期待和快乐,好似这炎炎夏日在这一瞬间凝固成了一个清凉世界。那时吃的多的是一毛钱的红砖,有时候也奢侈地吃一回绿豆,一小口一小口地舔,可不愿轻易地将它吃完。
渐渐大了,开始怕热起来,把身体暴露在阳光下变成了一件极不情愿的事情。初中的时候开始住校,母亲每周会给我5块钱的零花钱,平日里不舍得用,但到了夏天却是没办法的事了。乡村中学设施破烂,一个教室就两台快要转不动的吊扇,也不许男生穿短裤拖鞋,40来号人窝在教室里,就像在熬一锅浆糊。衣服是湿的,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掉落在书本上,感觉一切都是黏湿的。我记得那时候最难的事情就是喝水,学校只有几口摇水井,晚自习下课赶着去喝水的人特别多,老实的人是接不到水的。我通常和同学踩着铃声往外跑,速度快还能接一瓶水,慢了就只能去商店买东西解渴。矿泉水是很少买的,冰棒也吃的少,那时学校的商店里有一种五毛钱的果冻,比较大一个,老板把它们放进冰箱里冻得硬邦邦的,买来在晚自习偷偷地吃,用勺子一点点地刮,像吃冰沙,可以吃很久。现在我也常去超市买不同口味的果冻放进冰箱里冻,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高中是在市里读的,条件变得好了一些,天花板有四台吊扇,夏天的校服变成了短裤,教室还有桶装水喝,但依然觉得热,也不是变得娇贵了,而是城里明显比乡下热了许多。那时家里的日子没有以前那么拮据了,身上的零花钱更多了一些,买起零食来也不如以前心疼了。那时的一个好友喜欢孙燕姿,单放机每天都放她的歌,夜里上完课我们常去超市买盒装的冰红茶,盒子的封面就是孙燕姿,记得是1块5一盒。我们边走边喝,有时候会去教室楼下的湖边散步,夜晚的风轻轻地吹来,冰过的红茶有清凉的甜味,朋友哼起孙燕姿的歌,有时候会觉得夏天很美好。
大学在省城,但明显又比家乡的小县城热了一些,我在那里经历过最热的一段时间。大三的暑假我留校考研,天气异常的热,一整天脑袋都是晕乎乎的。白天去教室自习,吊扇咿咿呀呀地摇着,送下来的风都是烫人的,有些男生忍不住脱掉了上衣。晚上也是热的,洗了冷水澡,一会又出一身汗。我当时一个人住在宿舍,晚上睡觉前先用冷水拖一遍地,干了铺上凉席,室友的电风扇全部摆上对着吹,再把湿毛巾裹在肚子上,才勉强睡得着。那时候学校大部分商店关门了,宿舍底下有一家奶茶店依然开着,中午打饭回宿舍会顺便去奶茶店买一杯冰镇西瓜汁,5块钱一大杯,冰冰爽爽的,特别解热。想来要是没有那一家奶茶店,那个暑假我恐怕是很难熬下去了。
现在我依然怕热,怕家乡的夏天,但想起夏天吃冰的快乐,想起那些关于夏天的记忆,心里似乎有一阵阵的凉爽的风吹过。天气那么热,一起去吃冰,这应该是夏天最快乐的事吧。
文/小来(转载约稿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