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背后是什么心理?孩子这些行为有危害吗?
一个奇怪的孩子
丁丁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发现丁丁每次放学后回到家就躲进书桌底下玩玩具。有时怎么劝都不愿出来。丁丁妈妈尝试过问孩子为什么要躲桌子下面,孩子有时候不回答,有时候说“就喜欢这样”。丁丁妈妈很担忧,不知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也不知这样继续下去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有妈妈说,这种情况很常见呀,上周末家里亲戚聚会,几个小朋友躲在桌底下看绘本,看得很高兴,没发现什么异样呀。
▷这其实是差不多的行为,透露2种信号,反映的是两种心理状况。
1、缺乏安全感
我们常常在公共场合会见到这种情形:有人总喜欢坐靠里朝外的座位或位置,否则会心神不定或很拘束。这便是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会在被大人责骂或批评后躲到桌底下,抱着桌腿哭泣或发呆,有些孩子在外面遭遇挫折或不友好的对待后,也喜欢躲到桌底下静静地待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个体就会产生创伤感,继而碰触到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当父母发现孩子经常一个人躲在桌底下,并且神情一点儿也不轻松愉快,甚至充满焦虑或悲伤,这是孩子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表现,这时父母需要耐心询问,或者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表现综合分析,也可以问问家里其他人或学校里的老师,了解孩子遇到什么跨不过的坎,及时帮孩子解开心里的疙瘩。
倘若是由于长期缺乏爱的养育环境导致的,比如孩子有常常被打骂、嘲讽、冷酷对待或被忽视的情况,那么孩子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即使父母意识到错误,短期内也难以消除,因为这些孩子在家里已经不再信任父母,在父母身边会让他们不安,躲在桌底下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这种情况下,除非父母从此改变自己的养育方法和态度,或让孩子跟待Ta友善的人生活,否则难以扭转。
2、自主意识发展:想拥有自己的空间
那些没有安全感顾虑的孩子,如果他们待在桌底下、床底下或衣柜里,表情轻松快乐,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说明这些孩子喜欢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外面的世界大人说了算,桌底下、床底下、衣柜里大人到不了的地方,是自己说了算,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很自在、很释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小事情。
我家儿子曾用纸皮箱搭了一间自己的小屋,他不仅在小屋的里面画上了喜欢的小动物,也在小屋的外面画上了小花小树。当孩子看到自己亲自完成、亲自装饰的漂亮的小屋,高兴极了,不仅拿着绘本在里面阅读,还把玩具和童书全部搬进了小屋,一副小主人的姿势,甚至邀请其他小朋友进“屋”做客。
▷提醒:有自己空间的孩子,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那些喜欢待在自己小空间的快乐孩子,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了,他们已经懂得把自己和周围区别开来。
如果这样,爸妈是需要支持他们的,一方面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尊重,另一方面,孩子要在“父母监管”和“自我释放”下得到转换,不仅有助于心理更健康地成长,还能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思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个孩子需要属于Ta自己的空间会越来越强烈,一个不受父母打扰、能自己做主的空间,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掌控感。另外,父母与此同时也需要懂得认可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了,因为独立思维跟自信是等同的。
所以,爸妈们可以在家里某个角落,比如阳台、楼梯底、厨壁……给孩子腾出空间,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完全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甚至只是用废弃的纸箱建造一个小屋,给孩子提供独立的空间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孩子有独立房间也爱藏桌底床底,咋回事?很可能是这些孩子在自己房间常常遭遇打扰、缺乏自我掌控感导致的。
▷那么,父母该如何区分孩子躲进小空间的底层心理呢?
孩子平时的习惯性表情能说明一些情况。
如果一个孩子躲在自己的小空间时是放松和快乐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那么孩子躲桌底的行为,便属于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的表现;倘若孩子在自己的小空间是悲伤或忧郁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表现出畏缩不前和焦虑重重的,那么孩子很可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如果孩子缺安全感的表现不是很强烈,那么父母多加关注多给予爱便可;如果孩子因为缺安全感而表现出行为异常,那么最好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忙。
所以说,爱,就是适时给孩子一个释放自我的空间。5平米的小房子,也有孩子1平米的专属天地,你能做到吗?
本文关键字:安全感、自主意识、幼儿心理、家庭养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专爱淘国外心理学家们有价值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