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08年吧,日本有个中学生乒乓球队来本市一家乒乓球俱乐部访问,俱乐部经理给我打电话,邀请我作为选手去助阵。作为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我高兴的接受了邀请。这很荣幸啊。
第三天中午,我从本单位体育馆健身房热身四十分钟,然后去乒乓球俱乐部,去一看,另十一位选手都到了,在练呢?看来大家都想提高。
中学生,在我眼里就是孩子,人家看来就是顺便来玩玩,当不得真。等他们神情肃然整齐入场时,很认真的。十二个队员十二个教练,这配备,不低。卸装练球看出“同学们”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毕竟是学生,心眼少吧?我想。
比赛开始了,捉对厮杀,轮流交换对手,三局二胜制。打得激烈程度,输赢就略了吧,额?我是十一胜一负,交代一下,我并不在意这个。令我震惊的是一个画面:日本小朋友每打完一小局,立马跑到教练面前,神情庄重的跪下,听教练训示,然后“哈衣”,再战。全场皆是这画面。我靠,这精神这态度惊呆了我。
前几天网络视频一个老师腰高的男孩拿凳子砸老师,老师的反应是:让同学们赶快跑出去,注意安全。自己呢,束手无策。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之一瞥吧。我上初二时,我们体育课列队操场,体育老师训话,物理老师的儿子不遵守纪律和身边同学说话,被体育老师责骂,不想我这同学下意识说了句骂人的口头语。体育老师抬脚就踹,一直踹到操场边,又接着给踹回来,也就这样了没啥事啊。那时老师真敢“教”,体育老师不光教体育,也教做人啊!不过教育的事很大,扯不完。扯学习,学习挺笼统。扯高效学习?一人一法门,适用为佳。扯学习的态度吧。这是基本,也简单些。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有: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说。心到,我的理解是想不想学要不要学能不能持之以恒的“恒心”去学。能不能带着敬意真诚的去学,像日本的那帮中学生似的,胜败不论,敬师的态度真诚剖析自己,就是对学习本身的顶礼膜拜。眼到,心到了真切投入了,眼就仔细,一字一句心眼交汇,审问慎思就达到了。心眼到了,口诵之,记得深刻,体会的多。底气和学识就日积月累,然后慎辨笃行。学以致用。
现在随便和人吃个饭,拉个呱,你都会发现很多人生哲学家,嘴里道理满天飞,现实生活活得一塌糊涂(有点说我自己呢),全是皮毛功夫。心到,还得有静心,还得有默察,学的东西肯定有用,用哪里怎么用对头想过吗?“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汉.董仲舒),有的人明明不懂却会装懂,也是学问哈,自欺欺人的学问。这心里是对学习的不敬啊。
就学习方法而论,模仿很重要,“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自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弱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老夫子)。学到这个程度就是真学到了。如在进一步,“善读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郑板桥)。这时候就把学习的东西“化”自己身上了,到汲古自运的状态。
笃行体事,切己实用是考察自己的学习的效果,学了辣么多东西在脑袋里在肚子里不是攒大粪的吧,得从身上施展出来,儒家过去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咱没那么大的志向不打紧,能不能不缺钱花,能不能干点与人于己有利的事,能不能钱挣老多觉得没意思,全捐出去做慈善(俺的理想吆)?都是可以的。
也有很多人用学习在逃避现实,学习阶段啊,我还没学习好呢,等等吧(又像说自己了),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帅。边学边干是更好的学习呀,等,黄花菜都凉了,等到“百无一用是书生”就到头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夫子),老鼻子了歪解哈:知道自己知道些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些什么,也是知道。那就得恶补,学知识,学修身,学事功。要不年过半百还娶不上媳妇(老说自己呢)。
现今社会是人才辈出的社会,只要自己爱学习,肯干,总有一天会出成就,就会实现理想。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得学为人处世,这是大学问。在这个积极开放有本事任你行的年代,父母治病时你没钱,娶老婆盖房子你没钱,孩子上学你没钱,自己嘛也干嘛也不行,混成这样自己还穷酸得要命,实话说吧,自己混的不好,是学习不好;学习不好,是态度不好!
说了这么一大筐,回到前面,日本中学生对老师跪下是学习的态度是尊师重教吧,我说的是对学习的态度:我们应该对学习本身顶礼膜拜!(重要的话,说三遍)
当我们真的带着敬意神圣庄严的在学习,虚心领事去实践,我们本身就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