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志鹏
上文从四大类型的问题出发,并针对每一类型的问题,分别给出了界定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工具。接下来我们进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第二阶段——分析问题,也就是:快速有效的构建高质量的框架和淘汰非关键问题、抓住解决问题的重点。
一、快速有效的构建框架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无论是大到星系还是小到原子,其本质都是一个个系统。“框架”就是对系统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有机联系的简化体现,这种有机联系也称作“规律”。而系统思维就是选择、改善或构建“框架”,以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地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
1)自下而上提炼框架
步骤1:罗列要点
这是一个发散思考的步骤,输出的结果为一张半成品的思维导图。该步骤的关键是:不要只在脑海里空想,最好运用思维速射的方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性发散,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刺激大脑发散思考,这能够帮助你想到一开始你可能认为自己根本想不到的要点。要点罗列出来后,能够归类的可先连线归类。
步骤2:连线归类
这是一个将发散思考的结果进行收敛归类的步骤,输出结果是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该步骤的关键是:掌握归纳推理的三个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以及演绎的逻辑顺序。归类要点时必须时必须符合四种逻辑顺序的一个,否则你就需要考虑对要点重新归类,甚至需要对部分要点重新分解、升级或修改。
步骤3:形成框架
这是一个将导图转化为问题解决框架的步骤,输出的结果是各种问题解决框架,例如:二维矩阵、价值链、黄金圈等等……,该步骤的关键是:根据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框架。万一想不到更合适的框架,逻辑树是个不错的选择。
步骤4:检查框架
这是一个检查形成的框架是否符合MECE的步骤。关键在于对框架中的每一层每一组都做MECE检查。做到不重不漏。
2)自上而下选用框架
步骤1:选用框架
快速的选择一个合适的框架,是自上而下选用框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关键就是平时多积累常用的框架,并熟悉每种框架的应用场景,一旦需要就可以快速调出适合的框架。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框架:
【黄金圈法则】
【波士顿矩阵】
【重要紧急矩阵】(四象限法则)
【德才矩阵】
【PDCA管理循环】
【swto分析法】
各种类型的框架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当然,万一你所界定的问题你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理论解决框架,你可以依据归纳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和演绎逻辑顺序构建框架。
步骤2:分解问题
选择合适的框架后,这一步就非常轻松,只要按照框架的结构顺序逐层分解框架(主题、大纲、内容)就可以了。
步骤3:多维思考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缺少换位思考,哪怕是父母之爱这种最无私的付出,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逆向思考
某些时候顺着做逻辑推理往往陷入死胡同,倒过来想一下却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出现,这种倒过来想一个事物的方式就是逆向思考。
零基思考
零基思考就是抛开已有的任何限制或已知结论,从原点出发,从零全新开始的一种思维方式。
步骤4:检查框架
该步骤就是做是否符合MECE的检查。相对自下而上的提炼框架,自上而下选用框架的MECE检查轻松的多了。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和自上而下选用框架各有优劣,在实际思考的时候两者一般很难做严格的区分,大多数时候需要综合运用。
二、明晰关键,淘汰非重点
构建完框架后,你是否能够按照框架中罗列的所有要点去执行呢?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行的!因为你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来同时实现你所有需求。因此才有了工作优先级排序、精力管理和成本管理工具的出现。
80/20法则
80/20法则,又称“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是二十世纪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提出:在如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80/20法则的本质是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淘汰非关键部分
通过运用80/20法则,淘汰框架中那些非关键性问题,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关键性问题的验证或解决中。
至此,我们学习了系统思维中“如何发现问题”以及“如何分解问题”,下面一篇文章将会和继续大家分享系统思维中“如何解决问题”。欢迎各位留言评论。
本文参考:陈国钦著作《提升你的职场核心竞争力》;王世民编著《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