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还差一个多月就两岁了,对,你没听错,我要向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学习。
1.
刚出生的宝宝除了会吃奶,他还会哭,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有的宝宝尿裤湿了就会哭,而有的就似乎对湿漉漉的屁屁没感觉。
随着一天天长大,宝宝认知的事物越来越多,渐渐地性格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有的宝宝特别爱哭,只要他的要求不能满足就哭,如若大人回回都依了他,那从此以后哭就成了他的杀手锏,甚至用哭闹来完全地控制大人。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哭(不是哭闹)的人,所以担心宝宝也一定爱哭,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遗传的。还好宝宝似乎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不乱哭,即使生病的时候也表现得特别坚强。
2.
说来很惭愧,小时候我总是爱生病,不管病的大小,哪怕只是一个一般的感冒,我都要请假回家。而每次回家我都不进屋,就站在院子里哭,奶奶什么也不说,直接拿好东西径直带我到医生那里。
其实看病吃药我还是很听话的,但唯独打针无法让我淡定――只要看到医生拿出液体药瓶我就坐不住了,撒腿就跑,只是每回也没有跑掉,几个人合力将我拉回来摁住直到呼天抢地地将针打完(那时候赤脚医生都只是打小针不打吊针的)。
最要命的是这样的事直到当了妈妈也依然在发生,只是没有小时候夸张而已。
3.
宝宝跟我小时候一样,抵抗力差爱生病,隔山差五就往医院跑。老话说:孩子笑,大人笑;孩子哭,大人哭。
孩子生病大人总是特别着急,尤其是初为人母的妈妈,很多时候不知所措,恨不能让生病的人替换成自己。
但宝宝跟我不同并且让我倍感骄傲的是他很坚强。记得去年冬天宝宝感冒咳嗽,吃药一直不见好,后来在乡里的卫生院打了两天吊针也丝毫不见好转,他爸爸又不在身边,可把我急坏了。
因为孩子小,每次插针都很难找到血管,一般一次都不会成功;有的时候一瓶还没打完就漏针,重打就意味着重新找血管,输一次吊瓶手脚并用针眼三四个,甚至更多。
虽然很多时候第一次插针的时候他都不哭,后面几针也只是拔针的时候哼唧一下,而且医生也说漏针没有关系,但是我那个心疼啊……
医生告诉我说他是喘息性支气管炎,弄不好会转成肺炎,我问他还要打几天的针,他说这个不好说,得看情况――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
4.
我有些害怕以至于再也不敢等下去了。送到市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要住院,我想这里医疗条件更好,最主要是埋一个针头能打三天,至少能减轻不断插针拔针的疼痛,虽然只能住过道,我们还是住下了。
那时宝宝刚满一岁,正在学走路。虽然生病了,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每天除了吊瓶的时候乖乖不动,他总是想练习走路。
于是我将他放在床边扶好,然后蹲在离他三四步的位置伸手等着他,他有些着急,踉踉跄跄的扑过来,我也一把将他拥入怀里。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练习,他不知疲倦,越走越开心;我也丝毫没有累意,同时很享受这种绕膝的天伦之乐,过道里不时响起我俩咯吱咯吱的笑声。
除了练习自己走路,他还特别喜欢拉着我到处走(拉着我能走得更远)。只要哪一个病房的门开着,他就将我拉进去,没有任何陌生感,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还是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跟房里的人打招呼,反而搞得我有点不好意思。
4.
宝宝在病痛面前总是显得很勇敢。刚会走路的那段时间,跌跌撞撞是常事,整个身子尤其是头,这儿青一块那儿紫一块,甚至突出来一个包。只要不是特别疼,他总是拍拍手自己站起来继续走。
不知是不是巧合,现在每次宝宝哪儿疼,我也会跟着哪儿不舒服。这几天我们又不约而同地感冒了。
不过这一次没有像以往那样胡思乱想表现得柔弱不堪,我知道感冒是很正常的也是有周期的,只要按时吃药一个星期就好了。
其实我也羞于说出我是现在才有了这份耐心的,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常说“女人本弱,为母则强”,想想儿子,我觉得我真的要跟他好好学习那股坚强和勇敢劲儿,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