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出奴才
——写在“国际不打小孩日”
恕我孤陋寡闻,今天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节日叫“国际不打小孩日”。今天,4月30日,正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以为,这个节日的价值,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超过其它任何节日,因此有必要写一写。
中国的父母,在处世上,往往采取中庸之道,喜欢做老好人,和稀泥,得过且过,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往往要走极端,不是捧杀(溺爱),就是棒杀(虐待),极少采取中庸之道。老师对于学生,往往也是如此,这是由传统的家国一体文化延申出来的家校一体模式造就的。
据百度的介绍:“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此节日设立的背景是一些亚裔、黑人等低收入家庭比白人家庭存在的打小孩的现象更普遍。美国如此,其它发展中国家自然更普遍。
小时候,在家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在学校却被老师变着法儿体罚,直至四年级被老师打得留下心理阴影。当老师之后,狠下决心,绝不打学生。记忆中,唯一一次打学生是13年前,学生翻窗而入,被我踹了一脚,那情境历历在目。打自己的孩子,则是7年前的事情,因为孩子撒谎玩游戏,打过孩子一巴掌。看着孩子不屑的眼神,又愤怒又无奈,恍然想起小时候被老师掌掴的情境,瞬间明白。用打来教育孩子,是无知无能的表现。打,不过是转嫁自己的无知无能而已。后来看了一些教育类书籍,才知道,儿童撒谎,不过是智力发展的必然呈现,与品质好坏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我们却过分强调了撒谎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以为十恶不赦,这不是无知是什么?
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无知无能开脱,说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孝子多是奴才。棍棒教育百害而无一利,根据研究,在棍棒之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胆小懦弱、自卑孤独,经常说谎,性格怪异,人格畸形等问题。
在南明系统的学校里,打学生是底线,对打学生的行为零容忍。在周围的学生中,那些自信大方、文质彬彬的学生往往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期浸润的结果,而那些胆小懦弱、自卑孤独、性格怪异的学生,多是从其它学校中途转来的。对于这类学生,南明教育首要的作用是疗愈,让他们从暴打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敞开自己,释放自己,进而找到自我,成就自我。令人心痛的一幕是,刚转到运城国际学校的一位学生,第一周很不适应,竟至于落泪,班主任询问原因,竟然是这里的老师不打人,常常感到惶恐不安。
一百年前,鲁迅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并建议要设立“父范学堂”;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有设立“父范学堂”的必要,而入父范学堂的第一条,就是严禁打自己的小孩。
凡是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都是在为自己的无知无能辩护,都有必要了解“国际不打小孩日”,都需要入父范学堂深造。
如果哪一天,中国的父母不再打小孩了,中国教育大概就有些希望了。这也许就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对于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