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盟主持的系列外长会议在菲律宾召开,参加者除东盟10国之外还有中、美、俄、日、印、澳等域外国家。就南海问题而言,此次会议取得较大进展,中国与东盟制订并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COC)框架文件,为下一步细化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东盟诸多国家存在分歧,但中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具体操作是双轨制:各自分歧由相关争议方直接谈判解决,南海整个区域的和平由中国与东盟共同维持。为此,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达成《南方各方行为宣言》,至今又谈成了行为准则框架。
这一成果的取得无疑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一方面稳定了南海形势,把争议重新拉回到了通过直接当事方对话解决的原轨道;另一方面也对外展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平合作解决问题的决心。
但在域内国家为形势向好喝彩之时,域外势力却发出了不和谐声音:美澳日三国外长联合发声,表达了对中国独控南海的担心,警告中方不要在南海造岛扩地并军事化,甚至不合时宜地要求中方遵守所谓的“仲裁结果”。
这三个国家并不是南海沿岸国,它们与中国在南海也不存在主权争议,沿岸相关国家已就解决原则达成一致,提起“仲裁”的菲律宾都没有提出类似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皇帝(南海相关国家)都不急了,你太监(南海域外国家)急什么呢?下面草根哥说说“皇帝”为什么不急,“太监”为什么急。
第一,东盟10个国家从整体上看,它们基本奉行在中美两个国家之间行事的中间路线,即经济发展上靠中国,安全防护上靠美国。这也是小国的基本生存之道。但具体来看,这10个国家又大致可分为5个类型:
第一类:中国的支持者,也就是多数情况下都会力挺中国的国家,此类国家以柬埔寨和老挝为代表,因为它们的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对中国依赖较大。这也是洪森首相多次在东盟系列会议为中国仗义执言的原因。
第二类:与中国没有领士领海之争,希望借中国之力发展经济的国家。此类国家以泰国、缅甸为代表。
第三类:虽与中国有争议,但淡化分歧而闷声发财的国家,此类国家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代表。
第四类:与美国是盟友关系,也曾正面对抗过中国,但经与中方的博弈后而转变态度的国家。菲律宾显然属于此类,杜特尔特上台后的对华态度变化较大,此次东盟能与中国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与东道主菲律宾的努力有关。另外,新加坡也属此类。
第五类:仍与中国处于正面对抗的国家。这类国家目前只剩下越南一国了!虽然其对华态度也时有变更,但由于中越两国的分歧较大,历史纠葛也多,其骨子里的反华态度短时间很难转变。在近几天的会议中,越南也是东盟国家里反华最激烈的国家。
无论东盟国家的对华态度差距有多大,但毕竞大家在此次会议上搁置了争议,就框架协议达成了一致,在追求和平解决争议,至少表明大家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第二,美日澳虽不是南海争议的当事国,但他们显然不希望看到南海的稳定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要保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霸权,防止这一地区挑战者的出现。而中方在南海实力的增强显然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再者,美国需要借口来维持自己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前美国是靠菲律宾冲在前面,现在随着菲律宾的偃旗息鼓,美国希望南海出现新的动荡而使其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它当然不希望南海当事国自行达成一致。
相对于美国,日本与澳大利亚只能算作“太监的太监”,它们之所以出面挑战中国,更多是为了满足美国“主子”的需要!难怪中国外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评价日本外长说:你很好地完成了美国交给你的任务!
在全球化发展遇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更多着眼于区域合作。本次中国与东盟达成的一致其实也是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搁置争议,合作在经济领域共进之举。域外国家虽实力超群,醋意十足,但其影响力越来越小已是不争的事实。若“皇帝”无意,急煞“太监”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