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知道“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他们之前还有文艺复兴意大利“小三杰”,弗朗切斯卡、曼泰尼亚、乌切洛。他们三人各有一项绝活,可以说到今天都影响着艺术与文化。有了这三位的绝活作为基础,才有了后来世人皆知的“大三杰”。
小三杰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呢?
弗朗切斯卡,全名叫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最早的灯光师”。
因为在弗朗切斯卡的画中,人类第一次在一幅画中展现了一束光打在身上的形象。
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没有像今天影楼拍照里常见的打光的概念。一束光打在人身上,是有了现代照明技术之后才变得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只有蜡烛这样微弱光线的条件下,无法制造出一束很聚焦的光的效果。因此,当时画家要展现非常具有明暗对比和戏剧性的“一束光”的效果,全凭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是非常不容易的。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说这张画非常重要,因为它最能反映弗朗切斯卡色彩成就的。画面人物都是做这个侧面描绘,脸部的体积感是通过圆形轮廓和那种柔和的明暗渲染来塑造的,乌尔比诺大公穿着红衣服,戴着红帽子,与后面浅蓝色的天空和灰色的风景拉开了距离,两块红色间的平面处理,灰色与红色的奇妙对比,以及较低的地平线,造就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磅礴、气势。这个晚期作品明暗渲染更加柔和,也更加具有透明感。
这幅作品,现在保存在意大利国宝级的乌菲齐美术馆。当时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是里三层外三层,全都是人,也有各种美院的和意大利的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他们的学生围观研究,讲解。等了好久才凑近观赏。这幅画相当重要,把当时拍的这个原作的这个照片发给大家。
曼泰尼亚(Andrea Mantegna)——“没有电影时代的导演”
曼泰尼亚的作品中可以表现出非常令人震撼的戏剧性,即对画作所要表达主题的特点进行夸张和放大。曼泰尼亚的方式就是大部分绘画都采用自下而上的仰拍视角,这在之前的画家中是几乎没有的。
以上这幅画是他代表画作之一《神圣的救赎》,是描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情形,这是很多画家都画过的题材,他们都采用正面平视的视角,只有曼泰尼亚是仰视的角度,显得耶稣非常无畏、伟岸且高大。
曼泰尼亚大胆的构图不只满足于小幅度的仰拍,甚至采用了天井式的角度,即画面是一种从深井中往上看的视角构图。这种视角把仰视的视角推到了极致,更为夸张且充满戏剧性。
曼泰尼亚给同时代的画家提供了更多可能,绘画除了透视准确颜色鲜艳之外,还可以用非常极端的角度,去营造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戏剧性。
除此之外,曼泰尼亚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描绘对象的透视关系,他选择了难度最大的透视比例缩短,精确表现人物的平面透视关系,例如一下这幅《死去的基督》,以正面纵向透射在画面上,着力描绘人体平面缩短透视形态。
乌切洛(Paolo Uccello)原名保罗·迪·多诺(Paolo di Dono)
“乌切洛”是他的外号,意为“鸟人”,因为他很喜欢画鸟。乌切洛在绘画艺术领域的重大贡献是,由他开始,人们才开始懂得如何在绘画中处理大场面。
乌切洛是一位数学家、几何学家,非常痴迷于透视法,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将画中每个人的比例位置都安排的非常得当,是一位“会画画的数学家”。
在乌切洛之前的绘画中,基本都是三五个人的小场面,而乌切洛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做到在一幅画中安排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
这张是他的代表作《罗马诺之战》,有超过一百个主体,包括骑士、步兵、旗帜、旗杆等等,因为乌切洛是一位数学家、几何学家,非常痴迷于透视法,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将画中每个人的比例位置都安排的非常得当,他也刻意安排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折断的倒在地上的旗杆,也是精确地符合透视法,它们的延长线都消失于同一点。是一位“会画画的数学家”。因此画面中没有任何比例上的不和谐,将一场活生生的战役展现在你面前。
乌切洛的画作非常具有辨识度,不只在于大场面与精确透视,而是他画中的人物形象特别失真。因为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计算之上,导致人物形象刻画相对粗糙。虽然在乌切洛活着的时候,他的不符合写实潮流的画作基本卖不出去,导致他很穷,但是放在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来看,反而成为了他的特色标签。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细节图:
今天就到这里
下次我们聊聊文艺复兴雕塑之父——多纳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