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快过完了,在清明节的小尾巴上,想写个和清明节有关的话题——死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其实是非常凄惨的一个诗句,清明时分总是下小雨,路上的行人则赶着要给逝去的亲人祭奠,这种心情几乎是肝肠寸断,诗人的句子这么简洁,却又这么形象,让人的心境一下子就带了进去。
清明是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对于身旁还没有亲人逝世的人来说,这个节日并没有多深刻,但是对于每年要来祭奠亲人的人来说,每个清明节都是心情惨淡的节日。记得小时候,每次清明节,妈妈会和小姨们相约,去给姥姥烧纸,她说有些女人在父母的坟前痛哭。具体什么话我都忘记了,大概意思是,女人结婚后,就只能待在婆婆家,再没自己的去处,如果父母再去世,只能每年的清明节跑到父母坟前哭诉。不过那个时候我尚未体会到这个节日的真正含义,我把一切节日当成喜气洋洋的日子,因为每个节日都可以放假,不用上学。
直到很多年,我都对清明节没有更深的了解,但是就在今天,在早上我躺在床上,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明节其实是一个很悲惨的日子呢。为什么我以前都没有意识到呢,因为我没有亲人去世,我年轻,觉得死亡离我很远,清明节对于我来说就是踏青或者休息的日子,以至于我忘记了它最初的意义。
说起死亡,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两个议题,那就是活着和死亡。我小时候常常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伴随着我很久很久,直到现在,在不同的阶段,我对人活着的意义有不同的感悟。而同样,人怎么样看待死亡可能也是一直缠绕着我的疑惑。
最初我非常害怕死亡,小时候每当听到谁谁死了,我都感觉很惊恐。但是大人们却不是这样看,我看见每当有人死了,邻居们会去他们家帮忙,大家脸上笑嘻嘻的,亲人也是,我非常困惑:为什么人死了,大家还那么高兴?可能是大人的悲伤不会轻易展现出来,成年人的悲伤是要躲在角落里默默地哭,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宣扬,只有小孩子才会到处哭诉。 只是每当听到有谁谁死了,我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难过,尽管和我没有关系,我只是为了生命本身,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的陨落而感到悲伤。这些死去的人里面,有被医生诊断绝症就自己主动回家等死的婆婆,也有被发现绝症,在家待着绝望等死的中年男人,也有半夜死了很久才被发现的老人……
当时觉得死亡真让人恐惧,我采取逃避的态度,我没有勇气再去思考这个话题,简直让我肝胆欲裂。因为一想到要面临亲人去世,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来处理。
后来到了大学,有一次上英语课,我们的英语老师谈到了她的外婆,她哭了,而且她哭得很漂亮,就是眼泪掉下来,脸还是那么白嫩,神情和脸色丝毫未变。她说她带着外婆,让她吃遍了好吃的地方,玩遍了好玩的地方,她对外婆没有遗憾了。可是说着说着她的眼泪依然流了下来,静默又体面地流了下来。她的话让我很受启发,我第一次认识到,要想免除“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悲哀和愧疚,就尽力去照顾自己的亲人,在生前把自己能做到的,都为他们做到。有了这种想法,让我松了一口气。
所以,迄今为止这就是我的态度吧,生前为亲人尽力,然后坦然面对他们的死亡。遗憾是都有的,人生要想圆满是不可能的,所以坦然面对人生的遗憾和残缺,是我们获得释然的唯一途径。在很长时间里,我对死亡耿耿于怀,对自己充满错误的过去耿耿于怀,而现在我发现放下就是新的开始。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荒芜的冬季过后,就是新生的春季,万物复苏,朝气蓬勃。对待人、对待事也是一样,放下过去的歉疚,也是另一番海阔天空,面对亲人的死亡也是,有死亡也有生命的重生,不断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