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中讲到《B选项》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今天万老师在端午假期进行了一个总结复习,又一次强化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现摘抄整理如下,并附上自己的感言,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书名《B选项》释义:直面逆境,建立抗打击能力,找到快乐。作者:雪莉·桑德伯格(女),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向前一步》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作者。
背景:桑德伯格的丈夫戴维在2015年突然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桑德伯格在很长的时间内是完全崩溃的状态。一天桑德伯格的兄弟菲尔对她说:“A 选项现在已经没有了。咱们必须得上这个该死的 B 选项!”这就是这本书书名的来历。
如何增强抗打击能力
1.克服悲伤情绪最有效的办法是“三个 P”理论,这个理论来自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即:自责,永久化,普遍化(三个以P开头的单词);
2.不要自责:遭遇不幸的时候,一个非常自然的反应就是责备自己。事实是这件事只是发生在你身上,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而发生。
3.知道悲伤不是永久的:人们常常高估生活打击对自己情绪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人有一个“心理免疫系统”,会尽量让我们感受好一点。平复悲伤,就是这个系统的作用之一。所以事实是悲伤通常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而且小孩恢复得更快。
4.你遭受的不是全方位的打击:人们总认为遭受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事实是生活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失去什么。多考虑生活中好的方面,还有就是想想这个事情其实还可以更坏——再大的不幸,也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
5.面对亲友的不幸,你要跟他说的正确的话,一共有两句。第一句,首先向他确认,你知道了他的不幸。第二句,提出帮助。“我听说了你的事,我知道了。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我随时都在。”
6.面对亲友的不幸,帮忙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一个选项,提供一种控制感。一个尽在掌握的控制感,一个终极的选项,才是给予亲友的真正的信心。
7.人,是一个会成长的有机体,人体的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会表现出“反脆弱” —— 经历一次打击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强。在经历诸如失去亲人、失去工作、得了疾病这样的重大打击后,人的思想、认知和情绪,也可能会有反脆弱的表现。
8.15%的人在创伤后会得一种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很难复原。 有的人会表现出坚强和抗打击能力,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超过50%的人,经历创伤之后至少有一个积极反应。对此心理学家专门有个名词,叫“创伤后成长”。
9.创伤后成长有五种状况:发现自己的力量、知道感激、获得更深入的关系、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到新机会。
10.面对因为自己的错误给自己造成的打击,首先认识一个概念:“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人犯了错,对自己可能会有三种态度 ——
自我放纵(self-indulgence):我根本不在乎这个错误,你们爱咋咋地;
自我怜悯(self-pity):我充满羞愧,我不行,我这个人就不行;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像同情一位朋友那样,同情自己。
自我同情是最好的态度。这是能够客观中立地看待自己。
11.犯了错之后恢复自信的方法,是去做具体的小事,并且每天都想想这一天自己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 所谓「small wins」,也就是从这些「小成功」中找回自信。
12.从创伤中恢复,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所有的评价都应该是针对具体动作和具体的事儿的,而不应该是针对人。可以说这件事儿做得对不对,最好不要说这个人行不行。对事不对人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集体。
整理完所有内容,想起前几天万老师的精英日课,文章讨论过“斯多葛哲学流派”的关键心法——“控制二分法”,文中谈到遇事处变不惊的基本心态,——接受你不能接受的现实,努力改变你能掌控的部分,同时理性、睿智的认知到这两者的不同。
桑德伯格在《B选项》这本书中谈到的精髓部分与“控制二分法”所倡导的思维与行动的智慧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着神奇与平淡、欢乐与悲伤的未知旅程,每个人在奋斗拼搏的同事,都要找寻到与残酷和无助和解的方法,在平静与坚韧中见到智慧的光彩!
想到《樊登读书会》中的一句话:和自己的生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