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本喵看了一部豆瓣评分8.2的印度电影——《起跑线》。
这部电影是印度人拍的,讲的是印度人的生活,主线是一个印度家庭为孩子幼升小择校的故事。
但是我看的时候,却觉得这讲述的就是当下中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这里面的绝大多数台词,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我们的生活里——和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讨论的,真的是一模一样!
“德里最大的比赛开始了!我说的不是什么马拉松,我说的是小学学校的招生!”电影借一个电视新闻播报员的口,点明了背景。
1 择校焦虑
男主人公拉吉原是学徒,做设计,开店,完成了原始积累,一跃成为中产阶层。他还娶了貌美如花的妻子,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这种扬眉吐气遇到孩子上学问题时,突然就泄了气。
妈妈米塔开始把一句话挂在了嘴边:“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
为送女儿进最好的学校,米塔更是把权威杂志的学校排名当作圣经,锁定了最优秀的5所私立学校并去每个学校实地考察。
但这些私校,都只收3公里以内的居民。为了教育,拉吉夫妇做的第一个牺牲:离开熟悉环境,一掷千金,在富人聚集区买了房子。
但搬进学区房后,“择校战争”才刚刚开始!
2 “择校战争”
首先,要拿到入学申请表格——天还没亮,拉吉就去排队,到了以后发现有一哥们儿凌晨12点就来了,带上了干粮和被子,直接睡着等。米塔给拉吉打电话时,拉吉前面还有253个人,后面还陆续有人来。
其次,对父母的“精英培训”——申请表的英语用词不好、言辞保守,得找作家帮忙润色;找来形象顾问设计衣着打扮;模拟面试——“如果孩子不上学,你怎么办?”,“你怎么给孩子谈论贫穷?” 看似开放的问题,其实都有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必须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才能过关。
遗憾的是,他们的女儿皮雅面试了4所学校,都没有被录取。
讽刺的是,不是女儿不行,而是父母不行。
补充一个背景,印度所谓的“良好教育”仅限定在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私立学校。
和拉吉夫妇俩一样从小就读于公立学校的普通人群,直接被划归为“爹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本喵看到这里简直倒吸一口凉气,“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为了孩子的教育,正门走不进,那就曲线救国——走后门。
用钱买通校长?但刚到门口,就看到有人提着一袋钞票被驱逐出来。
找关系批条子?可是校长曾经当面把政府官员的推荐信撕碎。
寻常路数不行,只能冒大险了。政府为了保证贫困孩子受教育权,私立学校有25%的名额留给贫困孩子。
迫于媒体曝光,审查制度的严防死守,拉吉一家为了抢到名额,直接搬到贫民窟生活。
3 入学的“代价”
一家人秒变街头抢配给的苦工,没有有机食品,放弃汽车代步,告别首饰……
在贫民窟生活期间,他们意外邂逅了希亚姆一家——贫民窟里善良的一家。
当家里没水,米塔求助无门时,希亚姆主动拿出两大桶水,还把冷漠的邻居斥责了一番;
当米塔因得罪政府工作人员而无法拿到大米的配给时,希亚姆的妻子又把自己的一半粮食分给了她;
当第二次来家访的老师说,拉吉的女儿皮雅很有可能入学时,希亚姆不顾自己的生死去马路上“碰瓷”,仅仅是为了拿到钱,让皮雅顺利入学。
可希亚姆不知道,正是这一家“假贫民”抢走了自己家孩子的入学名额。
另一边,皮雅获得入学资格后,拉吉发现,自己费尽心思把女儿送过去的学校,却藏着很多灰色地带,所谓的免费也只是免学费,总有其他名头让你拿钱才能顺利入学。
当初靠这一福利政策从贫民窟走出来爬到现在阶层的校长,却变成冷漠,自私的成年人,校长说出了扎心的真相:
同样名额,招贫困家庭学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呢?
贫困生进入班级也不会顺利融入,要面对的还是被孤立排挤。
这种啼笑皆非的矛盾,让拉吉重新反思:我那么在乎名校,到底是为了什么?
至此,拉吉看清了,他眼中所谓的“精英学校”也许能让孩子收获很多财富,也许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但绝对无法培养出完整的人格,反而有可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拉吉也明白了,自己的“盗窃”行为与他所不齿的教育交易,其实是一样的,这样的他无法为孩子做出榜样,更没有信心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最后拉吉选择放弃学位,让孩子去上一所能收获优秀品质的公立学校。
这正兑现了他的诺言——“如果你不是一个好人,那你就不会是一个好爸爸或好老公。”
4 最重要的起跑线
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教育鄙视链、昂贵的学区房......熟悉吗?
在我国有英文名字的孩子不和没英文名的做朋友,假期去欧美夏令营的鄙视去东南亚自由行的,在家看原版迪士尼的鄙视看喜羊羊灰太狼的。
在教育这件事上,谁不是一边劝自己“顺其自然”,一边“焦虑至死”呢?
本喵认为,教育的资源是有寡众的,但教育本身不分阶层。
正如柏拉图曾提到,“穷人才追求稀缺物,而精英追求永恒之物,即美德、责任、真理。精英并不是按照收入、学历、职业地位被划分成某一群体的那些人,而是那些决定追求幸福、追求实现幸福社会的人。”
如果孩子的人生有起跑线,为人父母才是最重要的那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