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暑期档《银河补习班》,我不得不大呼震撼!现在的电影那么多,却很难再找到像本片那般“真”的电影。导演邓超完完全全的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渗透其中,一改观众之前对于他“笑星”形象的认知。无疑,邓超算得上一位有思想和人生境界的演员。
然而,网络上的影评却让我哭笑不得。有的影评指出该电影反映教育的现状,认为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有的影评认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另类父亲对于孩子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的影评抓住父亲马郜文的几句金句,认为这样的鼓励成为了父子感情的催化剂。很明显,这样的评论是极其片面的。像“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那么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甚至包括那张纸上一句“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其实这些所谓的金句与人电影的主旨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打动我的,是两句关于父爱的独白。
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电影的结尾有一句话。叫"For Father",这其实在暗示我们这部电影的主旨何在。因为它不是"For Education",不是"For Dream",不是"For The Encouragement",而是"For Father"。
好的,以上是我对于《银河补习班的初步点评》 。通过这部电影,我主要想探讨的是——和平年代里如何上演悲壮?
通过电影脸谱化和戏剧化的手法,父爱被诠释的如此的深刻而悲壮。很多看了这部电影的父亲深受感动与鼓舞,然而也许他们会疑惑,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在自己平凡普通的一生中。没有遭遇过大桥崩塌的事故,没有爬上山去看航展的机会,没有经历过山洪爆发的惊险,更没有过成为载人航天英雄的伟绩。父爱似乎依旧如邓超演的那般深沉,那般悲壮!
当然啦!因为打动我的,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唉,恰恰是隐藏于生活之中的小事。
纵观“马皓文”的教育方式,无不体现着“独立独行”,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身教大于言传”。父亲为激励儿子马飞念书,自己在半夜里挑灯夜战;他亲自请假带儿子看航展;喂,教导儿子怎么写好作文?就带儿子一起去亲近自然;在父子双双受挫,遇到困境里,他站出来,嘲着人们怒喊:“我永远不认输!”在人生的道路上,父亲成了一座“不塌”的灯塔,成为了可以追随与依靠的背影。
这些情节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足够“真实”,也足够“深刻”。正是这样的情节,将父爱的含蓄隐忍与倾心付出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在于当他独自一个人身处黑暗之中,却能把光明留给别人。”马皓文,在深夜里起身望着熟睡中的儿子,在儿子面前,在家里,他是温和而无私的爸爸,他是永远充满着激情与快乐的爸爸,然而,所有的苦难都被隐藏在了身后,在白天,他为了钱发着愁。又是搬砖,又是收废品,又是卖血。还受着他人的辱骂。然而,父爱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隐忍着自己的伤痛总是把最浓厚的爱意留给孩子。
在公交车上。是马飞有这样一段告白:在我的眼里,爸爸就像是一台发电机,永远不疲倦……,直到,我看到父亲熟睡的那一刻,我发现他竟然可以睡得那么香甜,我这才明白——原来大人也是需要照顾的。是的,再成熟的大人,也有脆弱与柔软的一面,也有疲倦迷茫的时候。只是父爱是那般含蓄,默默的付出,却把自己的疲备藏在了身后。
这一点,在父亲发怒,书柜的情节中有所体现。父亲了皓文,白天被小混混打的脸都肿了,夜晚,乡亲们找上门,对他指指点点,这一时刻,父亲怒摔书柜的举动,一半是愤怒的渲泄,一半是理性的思考,这一刻马飞并没有,完全体会到父亲的酸楚。这也为这样一段独白埋下了伏笔
这正是父爱,当马皓文,第二天早上起床看到儿子留的字条,他才减剪的用毛巾捂住脸,无声的抽泣,这样的抽泣。一半是自己心酸的泪,一半是儿子终于体会自己良苦用心后的感动与释然。
连接着耐心无尽的酸楚,却化为我温柔而坚强的目光。承载着对生活的万般无奈,却永远的对孩子默默无付出。
这,无论在哪个岁月里?天论在怎样的境遇中,永远是最悲壮的旋律,最深沉的诗篇!
因为,爱至深处,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