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牛郎织女为啥见不着面了?因为他俩没打疫苗呗。一句网络上的笑话,把流传千载的传说故事搞成了现代抗疫版的段子。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源远流长,人们利用它跟现实情况形成的反差,引发了笑点。只要仔细品味,便会发现许多传说故事中蕴藏了不少现代意义元素,这也是它们的旺盛生命力所在。
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白蛇许仙故事、孟姜女故事和牛郎织女故事,其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有些离奇之处。梁祝故事描写的是,女人主人公从女扮男装,主动示爱,到反抗包办婚姻,与梁山伯一起殉爱化蝶。这是对封建势力的决绝反抗和抵死控诉,在那个年代显得相当的离经叛道。人们讴歌梁祝故事,是因为他们的爱如同那首诗歌《上邪》中的壮烈和直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纵使化身异类,也应双宿双飞。蝶变是对现实禁锢的超越和解脱,寄托了人们的无限同情,而外化成为悲壮而又美好的想象。
白蛇许仙故事是一段离奇的人蛇之恋。白蛇故事成型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一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从西湖邂逅到借伞传情,白娘子和许仙看似一见钟情的姻缘,实则是为了一千年前的一段宿因。许仙前世是个牧童,从捕蛇者的手中救下白蛇,白蛇得以修成人形。白蛇既已成了人形,便想拥有人见真爱,从茫茫人海中去寻找那个牧童——许仙,作为终身伴侣。作为封建势力的护法师,法海前来降妖护法,与白蛇斗法导致水漫金山,生灵涂炭,并最终用代表沉重封建压迫的雷峰塔,永久隔绝了白蛇和许仙的往来,试图以此来斩断情思。塔困白蛇不也折射出现代女性的困境吗?所以这个传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穿越故事。
孟姜女故事,则是对残酷徭役的血泪控诉。儿郎被迫去远方服兵役和徭役,骨肉离散不得团聚,思妇寻郎心切,慈母盼儿早归,成千上万青壮儿郎为修筑长城,埋骨长城脚下,也在家乡留下了成千上万孤儿寡母。这原是古代诗文中的常见主题,在这里却被描述得异常悲壮,那么多青壮年劳力修筑的长城,能在孟姜女的恸哭中倒掉,这个故事由此获得了一种感天动地的情感宣泄力。这种艺术化表达像极了关汉卿《窦娥冤》中描写的六月飞雪,血溅白练,楚州三年大旱,方得向世界昭告冤情。只有用违反物理学规律的神奇异像,让人们心灵受到震撼,又赋予了女人以超自然的形象,才能使势单力孤的一个弱女子的反抗,力度增强放大到足够,又可见那个做恶的封建势力是多么的强大。
牛郎织女故事则是人神之爱,反映了农耕时代人们对男耕女织生活的向往,却被代表封建势力的王母所破坏,男女主人公被无情的分隔于天人之际、银河两端。明明两人相爱,却因为距离不得不天各一方,每年七夕的短促相见之后,在每一个难捱的夜里无限的思念着对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中演绎了这个故事,人间织女遥望迢迢银河,相思之苦,泪如雨下。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理想模式。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战争吧,把这对相爱的男女残忍的分隔两地。勤劳本色的人间织女,仍然坚持劳作,但是终日织布不成,因为会被不绝如缕的思念和忧伤所打断,暗示思念终无结果。只能怅望银河,寄托思念,久而久之,竞然萌生了奇特的想象:天上的银河清清浅浅,不就那么宽儿吗?也隔不住牛郎织女天河会啊,那么世间的人儿更应能早日团聚了吧。
四大爱情传说都是爱恨交织成的动人篇章。爱源于人本的善性,恨生于自由被禁锢,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面对顽固的封建势力,都不能实现长相厮守,人们试图去超越解脱,蝶变逍遥,纵使天合地绝,西湖水干,也要金风玉露,银河贯通,这是极具现代意义的。爱与恨实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惟爱之深,其恨也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牛郎织女属于“相见实难别亦难”的日久长情,他们对破坏美好姻缘的顽固势力的恨,只能借助于划过寂寞夜空的流星来传递了。白娘子为了寻求到人间真爱,最终却被永镇于雷峰塔下,留下了无尽的怨恨,揭示了封建势力的顽固。梁祝相爱至深,以凄美的死宣示对封建婚姻制度之恨。“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还有无数个孟姜女们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没有徭役之苦,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过上男耕女织的正常日子。这些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望,再合理不过,可在当时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著名的神话是对爱情理想的浪漫伸张,是对平凡世界的审美超越,更是对摧残爱情的顽固势力的抵死反抗,其中所包含的现代意义,直到今天依然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