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晴
早上送女儿上学,告别时她本已经转身走了,又跑回来嘱咐我:妈妈,中午放学时间是11点40哈。一年里除去假期,上学接近两百天,每天送她两次,她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每次都告诉我她几点放学,生怕我把她给忘了似的。
女儿上小学初期是爷爷接送的,开始爷爷可能还不太适应,有几次竟然忘记接她了。当别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她自己在接送点那种孤零零的感觉,可能是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后来经常会央求我去接她,说是妈妈接“味道”不一样。
关于晚接孩子这个问题: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部分孩子还会有些自卑。
为什么会这样?
大人早出现,代表的是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孩子能体会到,相比其他家长较晚出现的孩子,由此带给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也会高,“看吧!我妈妈/爸爸是第一个来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价值感给孩子带来自信。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一定要避免总是最后接走孩子,偶尔的一两次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如果经常如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因为长期目睹班里的其他孩子被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总是最后被接走,无形中已经给了孩子一种标签——你是不被爸妈重视的孩子,孩子会感觉到一种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之前在《一年级.小学季》里,陆煜琳就是最后被接走的一个。她先是默默地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被接走,帮忙老师打扫好教室,整理好小板凳,装作坚强地耐心等待。
爸爸妈妈工作忙,爷爷奶奶通常也会晚到。这让这个乐观活泼的女孩添上一些忧郁,家长迟迟不来,她走到教室外面,搬着小板凳抱着书包,可怜极了。
一直等到爷爷终于来了才突然崩溃大哭,我们看得好心疼!
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至少每周爸爸或妈妈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
后来我工作调动,如她所愿,有了更多的机会接送她,但我并没有比爷爷接好到哪儿去,偶尔也会晚接甚至忘记,还让她有过多次被遗忘在兴趣班的遭遇。感觉她的童年好像是在被遗忘中长的。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开始质疑自己可能不是一个尽责的妈妈,以后的日子好好努力,尽量不再将她“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