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读书,没有太多杂念。清风袭来,有微凉月色,悬于辽阔云海,星斗无边。
此刻,我心里眼里,只有静止的风物与一场流动的盛宴。人间本是一场饕餮盛宴,等待你在人群里欢畅欲言。风物不同于此。它高贵冷漠,试图令你有心窥测其神秘微弱的变化。
夜晚读书。适宜随意翻动书本,寻一处高地,或闹中取静,有路边灯光聚散变幻。心情更为沉静舒雅。所有世事无关好坏对错。只有明辨深思,并领略身边无限浩荡风光。
寒窑虽破,尚能遮蔽一时风雨。内心余凉,则是适应一座城市最为直接和恰当的方式。以此作为参照,想象冬日窗前读书,也应时常选择冷静幽蔽之所。使身体在读书时保持微寒下的一丝恒温。
今日,读至文中某处,想起一位相交多年的故友,原本打算记录一些感悟与之分享。后来,想到读书不可半途而废,将思考模式强行施加他人,以此得到外界回复。诸如此类,如同欺哄自己。故而打消念头。
科学繁盛的危机,是在人不为知的时候,逐渐削弱我们对于文字的深刻理解及其形态的认知判断。科学只是表象,与之对峙的,是一种更为深不可测的力量,在指引我们走向未知的远方。也许我们在哪里曾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而时代的发展束缚了人类最为核心的本质,继而迷失自我需索。
我们承认自己的文化优势,同时高度的媒介传播使我们丧失最为本质的真诚。赤热的感动最初来源何方?空乏的呻吟据此坦露无疑。
以前我在想,我这样的性格是否因为自小受环境影响。今日,我才懂得了读书原来还有这样的好处。一样的气定神闲,一样的镇定自若,一样的优雅和善,一样的美丽知心。但我想,我还是不能带着如此目的去读书吧。即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对于认知,对于解析,对于喜恶,都应当持有明确态度并以此警示自我。宽容于己,自在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