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孤儿院》孩子选择父母的视频,孩子如果可以选择父母,他会选择什么呢?
第一组父母,爸爸在看书、妈妈在打扫卫生,他们看上去很有教养;
第二组父母,正在就餐,欢声笑语;
第三组父母,树下散步,妈妈很漂亮,爸爸看上去很有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组的父母,妈妈酗酒,爸爸大吼,而家里凌乱不堪……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选了第四组家庭。
这种现象是对那个选择的孩子的家庭的一种折射,可以从他的选择看出来,他的爸爸妈妈和他选择的相差不大。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问题,请把目光放到家庭上寻找根源。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确实如此。父母总会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很捣蛋……父母的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而从来没有想过把目光放到家庭上,从没有想过这件事的根源到底在哪?记得我上次去一个孩子家里家访,刚一进门就听到麻将的声音,再往里进去就听到电视机开着很大的声音,那个孩子呢?他就坐在电视机的前面做作业。当时,他妈妈还想让我帮她打一轮麻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终于能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不能完成作业了。面对这么多诱惑,大人都抵挡不住,更何况是小孩。我们老师和他的妈妈聊天,他妈妈开口就是,他不做家庭作业,我回去就打他一顿。
不可忽视与生俱来的连接,夫妻互动模式给孩子带来影响。
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学习与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模式。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所以更不要小看小孩子的观察力和模仿力。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听到:我爸爸说,我妈妈说……往往孩子渴望做和父母相同的事,透过这样的方式与父母连接,感觉“我们是一起”。
比如说,孩子的父母在家是零沟通,零互动,那么孩子自己内心其实也是恐慌的,害怕某天被爸爸妈妈丢下。班上有一个孩子很调皮,每天都会让我头痛。有一天,我就找他在办公室聊了会天。他和我说,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他只有五岁那一年被妈妈带去玩过,之后再也没有见过他的妈妈。看着他红红的眼眶,我当时就觉得心酸。他还和我说,他既害怕又担心。因为他知道妈妈有了新家庭,有了新宝宝,害怕爸爸像妈妈那样也会不要他,甚至不理他。他的爸爸总会和我说,他调皮捣蛋,他不听话。想想这个孩子家里父母之间的相处都没了,还要他如何安心学习呢?家庭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更是尤为重要,这些都是能带给孩子终生的影响。
父母了解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吗?能真正满足他们吗?
父母不了解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其实还是缺乏沟通,父母从没有想过要如何去沟通,最终得到孩子真实的回答。总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强加给孩子。
孩子从一出生是带着心愿来到家庭,他们需要今生的父母的帮助,共同努力,彼此扶持,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一起创造人生的幸福。
人人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长情的告白是:尊重而友善的陪伴。
不要妄想重新选择或急于改变对方,请试着与生活及家人讲和。
大三那年,我记得我去心理咨询中心想让老师给我介绍几条好的方法去帮助我的爸爸戒酒与赌博。我刚开始的时候就和老师抱怨我的爸爸酗酒是有多么的严重,而且他酗酒的同时还要打麻将。老师一直听我唠叨,直到最后他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你能换爸爸吗?第二,为什么要去改变对方?你一直在把你理想中的爸爸和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混为一谈了。我想了又想,不能换爸爸,想要爸爸变成我想的样子。最后的最后,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学会接纳。
孩子如果可以选择,父母如果可以选择,其实这中间有几点可以让孩子和父母都能慢慢变成自己心中想的模样。
第一,孩子与父母要相互沟通。
第二,友善而尊重的陪伴。
第三,学会接纳,换位思考。
第四,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大的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