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能作诗能吟.因为它源于诗,高于诗.这是文壇奇葩一株.在清朝民国十分流行,文壇朝野皆疯狂.题遍名胜古蹟,寺宇祠堂,过年喜庆都张贴助兴,连生辰祝寿也送联相賀,甚至笔墨游戏也出联相对.一代一潮流,好不热闹!
要想写好楹联,先要跨过四道火盆,,然后浴火重生,将来给人看的是你的名联。
对仗修辞,平仄修辞,近似修辞和完美诗意,就象四堆烈炎,不让懒人靠近,唯有坚忍者敢于薪火取栗.对仗是楹联的最大特色,明显区分其他体裁.古时候也有教科书指导:“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其对仗比诗句对偶更严谨.例如“泰山南天門联“,上联:門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蹟.下联:阶嵩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从此联看出词性相对,节拍相对,平仄相对工整严格.它是诗中灵魂化出来的精气神.
平仄修辞重对仗轻押韵.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必须平声.因而凭此分出上或下联.每門学问都有自己的宜忌,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互对,不允许一平到底,或一仄到脚,也不宜一平一仄交替出现,零碎无节.最好两平两仄间隔,易得旋律感.看这副联就明白了:“海日生残夜''(仄仄平平仄),“江春入旧年"(平平仄仄平).唐.诗人王勃此联的平仄运用十分对称工整.同时提及一下,避免两仄夹一平,或全句仅一平声字,这叫做孤平.而句尾连续三个仄声字,称作三仄尾.平声也如此,尽量勿冒犯.平仄丰富声美,同时也阻手碍脚,但越难越矜贵.好联只留给苦心孤诣的诗人.
近似修辞体现汉语的博大精深.为了声韵的原因,经常改换一字又一字,真是考人的功夫.要想恰到好处地表达己见,近义修辞助你如愿以偿.近似是意思接近,比喻相似,它决不是绝对一样.赋诗作联随机应变,无需强求一字半词善用近义词,才能冲破牢笼,令你自由发挥才华,苦苦.,难寻不如重来,文字都是从心出,任何障碍皆可笔下生花.
以上说的是形式,最紧要还是内容.楹联是独特的文章体裁,它具备完整的语法和意思.是一首两行短诗.
我曾听说过一对联:“松柏梅桃杨柳树“,"江河波浪涌汎池".上联以木旁集成,下联则三点水组字,木生于水水生木,果然恰切,只可惜字字名词排列,象一份名单表,没有谓语成份,句子不能成立.至于一字一联更属意气用事.一个字连词都称不上,語法破碎意零乱.也不宜过长,长则倾向骈文.就算昆明大观楼的长联,也是如此看待.勿忘各体各定义.
对联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正对,用得最多,试看乾隆皇题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就是.二是反对,涵及反喻、反义,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语多"即用反喻.三是串对,王维的"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联存在着因果关系.任由作者酌量使用了.
追求妙对, 是创作楹联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