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兵在宫城的玄武门附近设下埋伏。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从此经过,准备进入太极宫的武德殿,与唐高祖李渊议事,被李世民射杀。
随后,李世民带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向李渊奏事,陈述二人罪状。同时派遣尉迟恭负责保护李渊,名为保护,实为挟持,尉迟恭这个凶人,可是亲手射杀李元吉的。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太子府、齐王府的护卫和李世民的军队正在激战,尉迟恭就奏请李渊下诏令,让各部兵马统一由秦王统领。
李渊这时候,心里一亿头草泥马飞过,这是逼迫他退位,把权力交给李世民啊。但是又不敢不听,小命抓在别人手中,只能按人家说的来,于是长安内外兵马,全部都被李世民控制。
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内外朝政,都被秦王府控制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两天时间,李渊被迫将军国事务,全部交给李世民,这是李渊自愿的吗?肯定不是,两个儿子血淋淋的首级就在那摆着,他不得不把朝政交给李世民。
从这方面,其实也反映了李世民为人的强势,就能理解,唐朝建国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储位争斗越来越激烈。
相互倾轧攻击,现存的史料记载了李建成秽乱后宫的诸多事情,但是李渊坚持以李建成为太子,可见并非昏庸,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啊!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核心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这五个人,秦王府密谋也是主要参与者,玄武门之变后,朝堂内外的权力迅速被他们控制。
六月玄武门之变后,长孙无忌出任李世民的太子左庶子,八月又改任为左武侯大将军。贞观元年,先是出任吏部尚书,同年又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当朝宰辅之一。
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继位后,任房玄龄为中书令,执掌中书省,整顿天下吏治。任命杜如晦为兵部尚书,掌管东宫及京城内外兵马,贞观初年,杜如晦又兼任吏部尚书。
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尉迟恭就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同年八月,与长孙无忌一起,改任右武侯大将军。李世民继位后,加封侯君集为左卫大将军,掌管宫禁宿卫。
李渊退位,政治势力被高高抬起,但权力逐渐流失
武德九年八月,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改次年为贞观元年。李渊在位期间,所倚重的大臣,基本都是隋朝时期的同僚,武德年间身居高位的,就是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
裴寂在隋朝时是晋阳宫监,与李渊关系极好,后来帮助李渊起兵,唐朝建立后,深受李渊宠信,武德年间逐渐升任尚书左仆射,武德九年升任司空。
李世民继位后,仍然给予裴寂很高的地位,但是因为司空更多为虚职,其权力逐渐被掌管尚书省事务的房玄龄、杜如晦取代,贞观三年因被牵连,不得不返回蒲州家乡。
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妻子是独孤氏,李渊母亲和独孤皇后的侄女,所以与李渊是姑表兄弟。
所以他在武德和贞观两朝,在权力中心的时间很长,是唯一一位李渊时代为相,李世民时代能依然为相的人物。
但是萧瑀其人因为性格刚直,处事呆板,经常在朝堂上与大臣争吵。李世民刚登基不久,萧瑀就因为与人在朝堂争吵,被罢免了尚书左仆射的职位。
封德彝这个人,绝对是个传奇人物,著名的政坛墙头草和常青树,他在隋炀帝时代,先后追随杨素和虞世基,把持朝政。
后来与宇文士及一起投奔唐朝,起初被李渊看轻,知道他在隋朝什么样,不待见他。后来通过向李渊进献秘策,获得器重,混入大唐的朝堂。
这个人总能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措施,武德后期出任中书令,李世民继位后,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不久之后病逝在任上。
从李世民对李渊时代的继位宰相的处理来看,采取了一个特别聪明的举措,给他们更加尊崇的地位,都给升官。
但是他们空出来的职位,立马安排自己的人上去,这个策略极为高明,压力最小,效果最好,堪称“釜底抽薪”,基本上从执行层面保证了自己的掌控力。
李渊深谙政斗的手段,更加懂得保护自己
从隋炀帝开始,李渊就因为地位而受到猜疑,他就开始以各种手段自保。而且封德彝投奔他的时候,懒得理他,说明他与隋朝权臣虞世基关系也紧张。
可以说,多年的为臣生涯,为李渊培养了丰富的自保手段和政治智慧。玄武门之变后,他知道自己的时代结束了,于是老老实实地配合李世民表演,完成权力的过渡,没整什么幺蛾子,而且也不准别人整事情。
现任皇帝怎么处理退位皇帝的手段,他可是很清楚的,自己亲眼见过一次,北周废帝,被姨父杨坚怎么处置的,他自己亲手处置了,隋朝的废帝杨侑。
种种前事历历在目,退位之后他剩下的更多的就是求生欲了。说实话,李渊的这个求生手段还是比较牛逼的,贞观初年,在太极宫生活,昭示自己的地位,美其名曰帮助稳固朝局。
等李世民差不多烦他了,自觉的搬到大安宫居住,而且深居简出,但是不是得要出来刷下存在感。
万一出个啥意外,得让外面的人知道呀,他很聪明地选择李世民的庆典活动出来露面,你心情好,总不会为难你老子吧!
最后,好多人说李渊退位后,就知道造娃,其实是误解,李渊造娃的高峰期是当皇帝的那几年。李渊的第十九个儿子李灵夔,出生时间是公元625年武德八年,二十子李元祥,生于626年。
所以严格来说,李渊退位后,只造了李元晓和李元婴两个儿子,从贞观二年后,就没有儿子出生了,这可能是退位后,心情不舒畅,小蝌蚪的活力不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