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想去看金马奖热门的新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老师主演的黑白电影,恕在下读书少,当时还不知道是老舍先生的小说。老舍先生的文字以前只细读过《骆驼祥子》、《猫城记》和《离婚》,老先生是洞察世事人情的高手!在Kindle上下载了这本书,不长,可以不到一小时一口气读完,挺好,推荐给大家。
讲了一个关于“人情”的故事,镜头聚焦于大时代下一个偏僻的小农场。
农场主任名叫丁务源,靠着一身“通情达理”的交际本事将上下打通,人缘极好。期间来了个讨住处自称艺术家的秦妙斋,二人交往甚密,怎知农场不盈利的问题还是惊动了农场股东,于是想换主任。新主任的到来又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留学回来只懂技术不懂人情,事儿自然怎么也办不明白。农场的风波就在人情事当中来回打转儿,确总也不会太平。可丁主任却丝毫不怕来人抢了他的位置,他用娴熟的手段四两拨千斤,区区几个招式就吓唬得新来的主任收拾包袱滚蛋——无人能撼动丁主任的地位。
全书就那么四个主要的出场人物:
一是丁务源,农场主任,他精通人情世故,大家整日懒散度日,树华农场颓势明显,但他却受到农场职工和农场老板的好评。他犹如“多面人”一般,对不同的对象呈现出的不同面孔。
二是秦妙斋,外表光鲜,骗吃骗喝的伪艺术家,不学无术、夸夸其谈的“全能艺术家”,此外他还和佟小姐之间发生了爱情,使整个农场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三是尤大兴,农场新主任,国外留学的博士,专攻农业的高手,满腔抱负,然而却在他最该成就事业的农场,一事无成。他是个实干家,是个干活的人,结果最后却被丁主任耍手段搞走了。
四是尤太太(殷桃饰演),农场新主任的妻子,一个有些自以为是的“中国式聪明”,又有些旧社会影响下的愚昧无知的青年妇女,作为小人物,她身上可悲又可气的劲儿推动整个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不成问题”是丁务源主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别人来求他解决问题,他每次都是斩铁截钉的一句“不成问题”,但他随即就抛在脑后,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他老在说话,但又抓不到他的观点。“是呀”、“要的么”、“好”,这些小字眼被他轻妙地插在别人的话语中间,好像他说了许多话似的。到必要时,他把这些小字眼也收藏起来,而只转转眼珠,或轻轻一咬嘴唇,或给人家从衣服上弹去一点点灰。这些小动作表现了关切、同情、用心,比说话效果大得多——丁主任就是这么一个周到的人——天下事都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他根本不去办。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敷衍”二字。因为没有任何理想,所以想发愁也无从发起。他看不出彼此敷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只知道敷衍能解决一切,至少能使他无忧无虑,脸上胖而且亮。
丁务源是一个左右逢源的老好人吗?依我看不。对上谄媚,对下压榨,忽悠朋友,虐待同僚——丁主任与世无争的皮相之下透露出一股子狠劲。他似乎是许多中国人的脸谱画像:小事上精于算计,大事上执迷不悟。这种固执与麻木何尝不是一种狠毒?“我们先不问对错是非,先把事情解决了,好吧?”这是丁务源劝说尤太太逃跑的话,引得这个女人连连颔首。以丁主任为首的农场人情关系链,你挤不进,也拆不坏。老舍先生曾说过,“穷人糟践起穷人来,比富人糟践穷人邪乎!”于是,尤主任这块“棱角锋利的石头”在人情社会的裹挟中被息事宁人的流水冲刷,终于落荒而逃。
以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辛辣讽刺中国的人情社会,这部小说不是第一个。之前的《我不是潘金莲》、《驴得水》都算是成功的案例。但我认为这本小说是最让人感到面红耳赤的——因为它太真实了,也太中国了。没有冲突,没有批判,没有谁对不起谁,老舍先生只是在讲一个农场人事变更上的小插曲,就这么点空间,就这么点人际,就这么点事情——但重演了几百年几千年——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你甚至不能说它是中国社会的痼疾,因为这一切与生俱来,就像你的六腑五脏,你能拆吗?你敢拆吗?况且,谁又能说我们的生活不需要丁主任的存在呢?没有丁主任,许多事情你也玩不转!
合上这本书你会觉得,写的全对,但你又不知道该表达些什么。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扮演小说中的谁。你会把这个故事看成是悲剧也好,是喜剧也罢,或者压根儿与你无关。因为直到故事的结尾,农场还是那个农场,丁主任还是那个丁主任——一切似乎无法撼动,一切却又正在发生。你慨叹,你讪笑,你只好茫然四顾,你最多咳嗽几声。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看的老舍小说还是《离婚》,推荐你们去看哦!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