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302)】1944年,毛泽东51岁。
1944年2月8日,毛泽东致电罗荣桓:“你的病况,中央同志大家关心。因来电所述病情甚为严重,故我们复电在山东医治,如不可能则去上海,实含若干冒险性质。究竟近情如何,是否完全不可能在山东医治,又是否完全不可能来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如果去上海又如何去法,均望详告。”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
从1919年起,罗荣桓先后在长沙协均中学和青岛大学读书,曾参加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爱国活动。1926年秋在青岛大学预科毕业后赴广州,旋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1927年4月,他来到武昌中山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
与毛泽东结识,坚决支持毛泽东
1927年7月,罗荣桓被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发动鄂南暴动,任党代表。这支武装在江西修水,被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
1927年秋,罗荣桓参加秋收起义。9月19日,罗荣桓在文家市与毛泽东部队汇合。在这里,罗荣桓第一次聆听毛泽东提出的“现在不能打大城市”的创造性主张,并一起上井冈山开辟根据地。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红军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罗荣桓积极把毛泽东的民主思想运用到实践中。他要求官兵平等,干部率先垂范,始终起表率带头作用;组织成立士兵委员会,管理伙食账目等,调动了士兵积极性。
在红四军七大上,尽管毛泽东维护党对军队领导的观点遭到非议,但罗荣桓深刻理解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他坚决支持“一切经过支部,一切权力归于党”的思想和做法,反对极端民主化的倾向。
1929年底,红四军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重新当选前委书记。经毛泽东提名,罗荣桓当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
长征时,红军政治思想工作是艰苦的, 但是罗荣桓以苦为乐。在爬雪山、过草地中, 他总是把自己的小黑骡子让给伤病员, 把自己的食粮送给战士,鼓励大家“一定要紧跟党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
毛泽东在哈达铺关帝庙里主持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 会上表扬了罗荣桓忍饥挨饿,“坚持把部队带出了草地”。会后又询问罗荣桓妙计时,罗坦诚地说:
“妙计就是坚持同群众生活在一起, 依靠群众又带领群众前进。 ”
山东解放区,紧急纠正湖西错误肃反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其中第一一五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周昆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萧华任政训处副主任。
1939年3月,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参与指挥樊坝、梁山等战斗,重创日伪军。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强调团结抗日的友军和爱国进步人士,孤立和打击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
他率领的115师部队,与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组成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先后在鲁西、鲁南、冀鲁边、鲁中、滨海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从1939年8月开始,处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的湖西地区 (当时称苏鲁豫边区,辖20多个县),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 “肃托”事件——苏鲁豫边区党委组织部部长王须仁,伙同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委王凤鸣,在边区党委书记白子明的默许和支持下,秉承康生等人的旨意,在“肃托”中采用种种卑劣手段,使用各种刑具,大搞逼、供、信,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屠杀革命干部事件。300多位党的优秀儿女、抗日英雄,惨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
正当 “两王一白”杀红了眼的时候,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接到情报。他们急电苏鲁豫边区党委,责成王须仁、王凤鸣等人立即停止滥捕乱杀;山东分局党委也数次发出急电,命令“两王”放下屠刀。
然而,“两王”一手遮天,胆敢违抗上级命令,依然我行我素。是年11月,他们又以办训练班为名,将一些地方及部队领导干部集中关押。其中有苏鲁豫边区原人民抗日义勇队第2总队指挥长李贞乾、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大队长梁兴初、苏鲁豫独立大队政委郭影秋,这3位同志是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
在训练班里,被关押的同志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一些同志秘密联络,将边区“肃托”事件写成报告,托监外可靠人士十万火急送往115师和山东分局,希望上级首长采取措施澄清事实,解救他们。
罗荣桓是在通往湖西的路上接到报告的。浏览报告后他便知问题非常严重,于是快马加鞭,拂晓前到达湖西。尽管通宵未眠,罗荣桓和山东分局的领导一到苏鲁豫边区党委会驻地,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天,罗荣桓等人多方面了解情况,弄清了“肃托”事件真相。
接下来,罗荣桓一连主持了几次重要会议,进行了一系列善后处理工作:解散“训练班”,全部释放蒙冤受屈而遭关押的同志,让他们重返抗日战场;为冤杀的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改组苏鲁豫边区党委,迅速恢复边区各县委、区委领导班子;逮捕罪大恶极的王须仁,押送师保卫部法办;对在湖西 “肃托”事件中犯有严重错误的白子明等人,送山东分局审查处理。
留田突围,罗荣桓“翻边战术”的代表作
1941年8月,罗荣桓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
1941年11月5日,驻临沂、费县、大平邑、蒙阴、沂水、莒县各地的日本侵略军3万余人,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挥下,向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沂南县青驼镇留田村一带包抄,企图将山东驻地党政军指挥机关围歼。
罗荣桓指挥部队,借夜雾向敌人驻扎在临沂的大本营方向突围。八路军三千多人利用夜间黝黑的间隙,跋山涉水,巧妙地闯过了三道封锁线,不费一枪一弹,胜利地突出了重围,粉碎了敌人的大围歼,被太平洋国际学会记者、德国友人汉斯·希伯在《战士报》上赞誉为“无声的战斗”,称留田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
“留田突围”是罗荣桓“翻边战术”的集中体现。因为一一五师刚到山东时,根据地狭长且很小——“东西一条线、南北一枪传”,遇到敌人时根本就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仍按照土地革命时期打运动战的方法,就难以突破敌人的包围。
根据实际,罗荣桓提出了“翻边战术”,即主力部队不是部署在根据地腹部,而是安排在靠近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地区。当敌人开始“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即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趁敌人包围圈尚有较大空隙时,选择薄弱处,跳出根据地,“翻”到敌人后方去,袭扰敌后方,打乱敌人部署,以达到粉碎敌“扫荡”的目的。
最初,罗荣桓将此总结为“敌进我进”,并把这一做法写下来。当时的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看了,以为是罗荣桓的笔误,就将其改为“敌进我退”。罗荣桓看了后,又改了回去,并解释,山东的根据地太小了,又不稳固,无地可退,所以敌人来了,他后方肯定就空虚了,那就到他后方去。
到1942年,罗荣桓正式提出“翻边战术”。又在日伪军合围鲁中根据地之际,“翻”到滨海南部,组织了海陵、郯城战役,连克海陵、郯城、码头,粉碎了敌人1942年冬季大“扫荡”。
罗荣桓与妻子林月琴:
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翻边战术”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1943年3月,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
他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领导了整风运动。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领导山东军民进行精兵简政,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连队基层建设,开展分散性、群众性游击战争,扭转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被动局面。毛泽东说: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棋就下活了。”
可惜的是,罗荣桓在1942年就已经出现了尿血、便血等症状,肾脏开始发生病变。1943年3月,中央准备让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的病一直都没有好好治疗,提出要求希望能休养半年。
毛泽东和朱德在收到罗荣桓的电报之时也考虑了很久,他们很希望罗荣桓能够好好休息几天。但战争形势严峻,刻不容缓,无法临阵换将。毛泽东给他回信道:"您的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
直到1945年春,罗荣桓因为病痛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毛泽东将他调到了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东北,并且安排他在朝鲜平壤的苏区医院进行治疗。
1946年1月,罗荣桓被诊断为肾癌,并且乘坐火车前往莫斯科进行系统治疗。在哪那里摘除了一只肾,之后,他靠着另一只也不健康的肾,支撑到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