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第一篇:产品没有价值,开发团队再优秀也无济于事
系列第二篇:怎样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
本文是写《启示录》的读后感。《启示录》作者:Marty Cagen、译者:七印部落。作者曾经是eBay最出色的产品经理 。《启示录》主要围绕“ 如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来阐述一些内容。作者认为好产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价值、可用性、可行性,三者缺一不可。
书中给出解决以下问题的一些方法:
** - 如何挑选有潜力的产品?**
** - 如何证明产品设计符合用户需求?**
** - 如何确认产品设计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 - 如何运用敏捷方法管理产品?**
** - 如何协调公司高管、客户、营销人员、开发人员、设计师的要求和意见?**
《启示录》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人员、流程、产品,本文是写第三部分“产品”的读后感想。
第三部分 产品
第二部分更多强调的是做产品的“术”,这一部分虽然篇幅比较少,但是却从“道”的层面阐述了如何让使你的产品富有创意,更能获得用户喜爱。
“道”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修炼,就是要有一种主动的意识,去思考和探索事物的深层的本质,不满足于表象,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不满足于流行的概念、术语和观念。这种思维素质难能可贵,但不是高不可攀,要会有意识地自我训练。
“术”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具体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任何一个专业人士,都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所以细节的积累很重要。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术,就有能力来驾驭一个领域的专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捷径。
苹果公司给我的启示
和很多人一样,原书的作者也是一个“果粉”。他把苹果定义为一个另类的硬件公司,其实这个定义我也很认同。iOS,macOS虽然非常不错,但是没有苹果那么酷的硬件来支撑,仅仅靠系统和软件是无法让全世界的用户对苹果的产品那么爱不释手的。
作者认为苹果能在主流产品领域独领风骚,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 硬件为软件服务
- 软件为用户体验服务
- 用户体验为情感服务
- 产品为真正的需求服务
很少公司像苹果那样理解和运用以上四点。竞相模仿其产品的大有人在,这些公司不过是在照猫画虎,形似神非。作者指出很多公司为了模仿苹果,弄出了很多“东施效颦”的观点,我也是极为认同的,尤其是一众国产品牌(希望不被吐槽,也是希望国产品牌越来越好)。
提防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来制定产品规则,关键时刻根据产品原则来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管理层或者一部分用户提出的特殊要求。因为他们仅仅依据个人因素提出的功能,可能并不是需求的本质。作为产品经理应该跟他们一起梳理需求、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新瓶装老酒
作者在这里的观点是一个挺讨巧的观点。他认为成功的产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新瓶装老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个“新瓶”做的更好、更方便、更便宜,改变了消费者对“老酒”的印象。
谷歌进入搜索领域是改善了传统的AltaVista、Infoseek、Snap等搜索老酒的瓶子。苹果的iPod,iPhone都是以其卓越的品质改变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播放器和手机市场。
恐惧、贪婪、欲望
消费者购买产品大多源于情感需求。优秀的产品经理和销售人员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产品应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只有通过情感的角度重新观察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你才能体会用户的真实感受。他们通过什么途径满足这些情感需求?哪种视觉设计更能抓住这些情感?哪些功能更能满足这些情感需求?哪些产品特性阻碍用户宣泄情感?
情感接纳曲线
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作者采访雅虎前副总裁杰夫·邦弗特(Jeff Bonforte)的对话。
里面提到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在他的作品《跨越鸿沟》中提到的一个概念——技术接纳曲线,曲线包括技术创新者、尝鲜者、早期消费大众、后期消费大众和跟随者。杰夫·邦弗特在这个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种情感接纳曲线作为补充。情感需求对产品研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根据消费者情感特征,可分为技术爱好者、非理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者、超越理性消费者和观望者。
杰夫认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在确定产品需求时,技术爱好者是最没有参考价值的人群。产品经理应该更多的关注非理性消费者的行为。非理性消费者能促使产品经理发现产品的内在价值,对于产品的优缺点他们都会有一些过度的反应,这些恰恰是一种很重要的情感需求的体现。
为了让产品吸引理性消费者和超理性消费者,应该从分析非理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入手。非理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是推动产品跨越鸿沟的动力。
杰夫还认为:应该关注失望、不满、愤怒等一切负面情绪。研究大众抱怨已久的服务和领域——电信公司、银行、信用卡公司、税务部门、政府机构、航空公司、健康保险。这些领域的创新机会很多,因为许多消费者内心的不满情绪积蓄已久。
可用性与美感
两者缺一不可,一个成功的产品在可用性和美感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对于良好的用户体验,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都很重要。
大众网络服务品
大众网络服务品也可以就是说今天的2C的产品,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作者给出了十点产品管理的要点。
- 可用性
- 人物角色
- 扩展性
- 持续可用性
- 客户服务
- 保护用户隐私
- 口碑营销
- 全球化
- 平滑部署
- 用户社区管理
打造企业级产品的经验
企业级产品就是2B的产品了,作者也给出了十大要点。
- 可用性
- 产品正常工作
- 特例产品
- 特约用户
- 销售渠道的需求
- 客户和用户的需求
- 产品安装
- 产品的配置、自定义、集成
- 产品升级
- 销售策略
打造平台产品的经验
作者定义的平台产品是指基础软件,应用开发者可以在这上面开发应用程序。包括造操作系统(Windows,Mac,iOS,Android等)、运行环境(Java、Flash)、Web服务(亚马逊类似的应用程序集成接口)、游戏开发平台以及应用平台(Facebook)等。这些产品的管理绝对是难度最大,也是最能体现产品经理的实力的。
参与研发平台级产品的工作一般要面对三种不同的客户。
- 应用软件供应商:选择你的平台创建解决方案的公司;
- 开发人员: 应用软件供应商的雇员,由他们在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
- 终端客户:应用软件的使用者,也是平台服务的真正使用者。
这三方都有各自的不同需求,必须要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否则就无法打造成功的平台产品。
产品经理要经常反思的清单。
- 产品能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么?
- 产品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易于操作?
- 产品能在竞争中取胜么?即使是面对未来风云变化的市场,依旧有取胜的把握么?
- 我了解目标用户么?产品(不是理想的产品,而是实际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能得到他们认可?
- 产品是否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我能在两分钟内向公司高管清楚的阐明这些差别吗?能在一分钟内向客户解释清楚吗?能在半分钟内向经验丰富的行业分析师解释清楚吗?
- 产品能正常运行么?
- 产品是否完整?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如何?销售业绩如何?销售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 产品的特色是否与目标用户的需求一致?产品特色是否鲜明?
- 产品值钱么?值多少钱?为什么这么值钱?用户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吗?
- 我了解其他团队成员对产品的看法吗?他们觉得产品好在哪里?他们的看法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
结语:《启示录》终于读完,文字上的东西也形成了三篇读后感,但是觉得还是需要再次的研读本书。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产品变化非常之快,作者的这些观点也会因为实效的原因,导致有些观点和方法不是那么的适合当今的互联网产品。但是,基本的思想和一些方法绝对是经典。对于很多产品经理而言,书中的许多观点,就有点跟其他很多事一样,虽然了解表面,但还需要看透本质。虽然看透这个道理,但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与诸君共勉~
附:标题、文中粗体字部分摘自《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不作具体标注。
附: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