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让孩子见到外人叫叔叔阿姨,而且还要他/她不排斥,有几个变量需要考虑:
变量1:孩子的年龄。
孩子的年龄直接决定了他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他的语言表达、倾听理解等当面。不是孩子记住了,就是会了,不是孩子做了,就是接受了,不是孩子选择了,就是他喜欢的。
变量2:孩子的思维发展。
孩子的思维发展影响着他对于事物、道理以及关系等方面的接受程度与理解程度。当孩子能够理解,比自己大一些的,和自己父母相近的成年人,即使不是自己熟识的,也可以被称为叔叔阿姨时,不需要我们去提醒,他们也会去尝试自主的探索了。
变量3:孩子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在与父母家人的长期互动当中积累形成的。有的时候,大人以为孩子在排斥叫别人叔叔阿姨这件事,有可能孩子的排斥态度已经出现在了他日常的一举一动当中,只是我们更多关注到的,是这个方面。孩子不愿意吃青椒,我们以为他是挑食,其实是他在拒绝父母夹到他碗里的菜,哪怕是鸡腿也是一样。
变量4:孩子的过往经历。
孩子的过往经历可能会成为影响他行为的潜在因素。举个例子,当父母第一次让孩子向别人打招呼时,孩子怯生生的喊了出来,本来期待的是父母的认可,对方的回应,而得到的,是家长在旁边大声说道,“声音太小啦,叫大声一点”,以及对方尴尬的回应,“孩子小,蛮害羞很正常,没关系的”。本来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却成为了一根“耻辱柱”。
总结一下
最后,想说的是,孩子排斥与否和最终对人热情有礼貌之间,不是必然相关的。就想题主说的,自己小的时候排斥这件事,但是最终又意识到了这件事情,有它的积极意义。孩子的成长,最终是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的,我们作为家长的,不是让孩子变成我们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而是试着让他希望成为我们让他成为的样子,而对于结果,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