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第二天,石楠老师的画展开幕,这是我第二次见到她。
知晓石楠,缘于很多年前在单位图书馆借阅的一本书《生为女人》,书中女主人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一生与三个男人相伴,这三个男人给了她三段截然不同的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小说从精神到肉体,从心里到肢体,所有的描写在当时的我看来都是比较大胆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成为一个男人的女人,并不懂得生为女人,或肤浅或深度,或家庭或社会上的意义。只是凭直觉觉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所以记下了作者:石楠,更惊奇地发现:还是一位本土的作家。
中意一位作家,喜欢她的文字,总是没来由的,之后有意无意去寻找她的书籍,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为主线,其中《石楠女性传记小说选》展现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女性在这个社会、家庭和自己人生中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等所有角色存在的意义和生活中的种种艰辛,生命的孤独与欢腾并存, 呈现了一个个丰富的女性世界。随着自己结婚生子和与这个社会周遭环境的不断碰撞,愈发感觉石楠老师的文字真实,仿佛现在的现实生活。与石楠老师素未谋面,脑海里却无数次想象她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她笔下的女人如此丰富,起伏跌宕。
很多年以后的一天,偶听朋友要去石楠老师那里去拜访,于是绞尽脑汁翘班央求尾随,朋友欣然带我前往,可是我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和紧张,不知道石楠老师可欢迎我这半路搭载的不速之客。开门的刹那间,同时响起一声亲切的“欢迎”,侧身进门,石楠老师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八十的年龄,单薄的身材,花白的短发,一副眼镜,一身素雅的家居服,忙不迭地示意我们不要换鞋,春暖乍寒,别冻着了。看来是我多虑了,这位文坛获奖无数,当代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是如此的和蔼可亲,像邻家的长者,虽初次见面,却毫无陌生和疏离之感,所谓“见字如面”,大抵就是这样的感觉吧?感觉我们在文字里已经见面好久了。
石楠老师的家比我想象的简朴,就是一些平常人家平常可见的家具,转角进去,入眼的却是平常人家不多见的偌大的书房,说大,是说书房的面积大,但是不空,甚至略感稍许拥挤了些,四面墙,有两面墙是橱柜,少有文人的观赏的摆件和珍藏的雅品。尽是书,书,是最多的珍藏品,有自己的,独树一帜,是自己的风格;有别人的,集百家众长,则是品格,是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对文学的包容。
说是朋友拜访,其实是石楠老师邀请朋友来请教一些电脑方面和智能手机操作的知识。说起电脑,文学大师从六十岁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写作,旁边一本我们现在都不常见的笔画字根书籍被翻得皱褶四起。此时更是谦虚得如同学生,拿起纸笔,朋友一步一步地教,她一句一句地记,然后还要演示一遍给朋友看,直到弄懂会独立操作,很孩子气地笑了,脸上是攻下了一道难题的喜悦。两年前,七十七岁的石楠老师开始追寻青年时代作画的梦想,从喜爱的花草鸟虫和简单的笔画开始,坚持一天学一点,一天涂抹一点色彩,如今也能够初见模样。因为喜爱花鸟,所以笔墨之下大都是冬梅夏荷,春鹃秋菊,色彩明亮,鸟虫跃然生趣,栩栩如生,直抒晚年的生活的恬静雅趣。
春上,石楠老师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和先生一起举办一个画展。不为名利,纯属个人爱好,和朋友分享快乐。秋日,画展真的如期举办。当天,秋风微瑟,细雨靡靡,展馆内,花开满堂,万紫千红,热情地迎接八方宾朋。石楠老师的爱人程必是石楠作品的第一读者兼文抄工,后来进入电脑写作以后,程必先生开始用黾头行楷在宣纸上抄石楠老师的书,挥毫端庄秀美,波墨行如流水,惊艳了到场的文人雅士,二百多万字,是程必先生对爱人作品的专宠和敬慕。整个布展,夫妇俩极为用心,大到展馆布局,小到吊绳的歪斜,每一处都反复检查校正,极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亲朋好友,愉悦每一位来访者的心。
生为女人,一位本土的女作家,一位文坛传记领军人物,一位中国杰出女性的代表,石楠老师用一生去诠释一个女人生命中至善、至美、至纯、至坚,应有的独立与思考;用一生去诠释自己作品的全部意义和艺术的感染力。所有的生活都在文字里,所有的文字也都在生活中,正如她的画展,呈现她和先生晚年诗意栖居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