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一周读一本书是一种自我要求,但有些情况会不易达到,比如我遇到的:一是大部头书,像《大历史》之类,16开1000多页;还有一种学术类书籍,需要你不断思考领会的,如果你还是刚刚涉猎这个领域,那读的会更慢。最后一种情况是岔书。有时读同一本书会单调,你就会想换一本书看看,换一种心情。
本周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开始读的国产《画语录》,读了一大半,嫌单调了,就换了一本美国画家贝蒂·艾德华的《五天学会画画》。在藏书馆中看,本书只有101页,心想很轻松,一天就看完了。但看完后才发现,这书是不全的。
我最近看绘画的书比较多,是因为我今年想在这方面有突破。
一、画家视觉模式--右脑模式
以前也知道我们有两个大脑:左脑与右脑。左脑理性、右脑感性,但没觉得对自己的生活、人生有多大影响;但看了这本书,对我的认知还是有很大改观的。
左脑是理性的,右脑是感性的。右脑模式是直觉的、主观的、相关的、整体的、没有时间概念的模式,是真正的画家视觉模式。
右脑其实是人的基础性、根本性大脑,是梦想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发源地;但为什么能力没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学校系统培养的都是左脑(词汇性、理性、守时、......),右脑基本一生都受不到教育的机会;二是两个大脑都有自己认知和感知外在真实事物的方式,但两种处理模式又互相干扰对方,阻止了其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智力,两个意识,通过两个脑半球连接着的神经纤维不断融合。
(有时我也在想,左脑是物性的,右脑是灵性的。)
普通人或根本不关心左右脑的差别,但如果你想做艺术家,比如画家,你就要重点关注了。脑半球形象感知方面的研究表明,绘画的能力取决于你能否进入右脑模式。怎么说呢?因为右脑是通过一种适合绘画的模式进行感知(或者说处理视觉信息)事物的,而左脑的功能模式对进行复杂的写实性绘画并不合适。
二、怎么切换到右脑模式?
左脑模式画画,没学过画画的人是没有这方面体验的,我今年想尝试、之后实践、现在再回味,才感觉确实是那么回事。就象画树,潜意识里会念着:这是树干、这是树枝、这是树叶;画人,这是头、臂、手、腿、脚、......;......。我们完全被符号系统、被左脑所控制。
但真正的绘画是一种整体性、线条关系性、结构、色调、明暗等。线条是绘画对象的符号,不是我们左脑命名、总结、早已认知的一种笼统形象符号。
一旦进入右脑模式,时间的观念消失了,语言从意识中退出;大脑变成一种神游、冥想状态(类似瑜珈)。这就是一种画家的视觉模式状态。
那么,怎么从左脑切换到右脑?有三种方法:对称法、颠倒法、轮廓法,这都是左脑讨厌与不能胜任的(它不喜欢对称的图像;它不能应付颠倒过来的感知信息;它拒绝处理缓慢、复杂的感知)。
一是对称法:拿出对象的一半,你把另一半比照画下来。典型的象酒杯人。
二是颠倒法:
把图像颠倒过来画,完全离开左脑符号系统的控制。
我自己试了一把,确实完全忘了左脑的控制。
三是轮廓法。就是把绘画对象当作一个纯轮廓看待,把视觉注意力放在整体结构和细节上(有时闭一只眼去感知)。
还有一种改良轮廓画,就是在显像板上先把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作为预备“复制品”;然后把物体本身画出来,把显像板上的复制品当成你的向导(把“复制品”放头脑里、或放身边)。
1.指甲上面的形状
2.指甲下面的形状
3.任何其他形状
4.手指之间的形状
右脑模式根据的是视觉逻辑去感知绘画客体的大小、曲线、角度和形状之间关系,并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句:
“左脑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分析,而右脑在空间之上进行综合。”
——洁儿·乐伟《不对称大脑双面性的精神生物学用途》,1974。
“每一个有创意的举动都与…感知重获自由有关,这些感知把自己从约定俗成中解脱出来。”
——亚瑟.科斯特乐《梦游病者》,1959。
有一位艺术家曾对我说:“当我进入状态时,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觉得自己与作品合二为一:画家、作品成为一个个体。我觉得很兴奋,但又很平静,很爽,但一切尽在掌握中。不能完全把这形容成高兴。这更像是受到上帝的祝福。我认为这就是我一次又一次地重操旧业的原因。”
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