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
睡不醒的冬三月
让我们来摆脱被子支配的恐惧吧
1.不自在到习以为常
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一直按着学校规定的作息表生活,习以为常。
那种五点起,转点眠的日子渐渐融入进了骨子里,随着生物钟循环往复。
尽管上课的时候哈欠连天,下课倒头就睡,一听到老师的咳嗽,上课的铃声还是会立马坐起来。
可是到了大学,我们渐渐失去了学业上“水生火热”般的紧张感,没有班主任在门口站岗投给迟到的你一个警告的眼神。
一切的一切从刚开始突然放松的不自在,转变为拖拉懒散,赖床无度的习以为常。
不懂得克制自己,这种习惯可能伴随着大学四年之久。
试想一下——
八点别人在食堂吃着营养的早餐,你还沉浸在梦乡。
别人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博览群书的时候,你还睁着朦胧的睡眼盯着手机屏幕。
无形之间,别人的时间纬度就拉长了许多,在那些多出的时间里,不断的调节完善,挑战自己,渐渐的你就会看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相信大学四年以后会有很多人开始抱怨:
“都是一样的大学,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差距那么大”
“要是当初XX,我就不会XX”
“我大学四年都在干什么,怎么感觉啥也没干”
抱怨无用,实干第一。
为了避免让自己毕业时说出以上类似的话,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从那时候我开始留意时间,利用时间去提升自己。
幸运的是从高中毕业,早起的习惯仍刻在了骨子里,晚起带来的罪恶感驱使着我将早起的原则坚守下去。 (其实是舍弃不了那顿早饭ヾ(°ー°ヾ)^?啊咧?)
自从爱上了读书之后,早起的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动力:阅读。
早晨,室内昏暗,唯有一盏台灯将光线撒在书本上,耳边是翻书时纸张撕磨的声音,整个世界安静仿佛就剩书和你。
虽然我描述的很矫情,但是那种感觉是大学以前不曾有过的。
早起是什么样的感觉?
它意味着:
食堂的窗口永远为你敞开,可以享受品味早餐的充实。
图书馆千万本图书静静的守候,等待那一份邂逅。
晨雾里坚实的步伐伴随耳边激情的音乐,享受挥洒汗水的畅快。
白纸上沾染的墨水,旋转,加深渐渐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手帐本子里又有了新的规划清单,生活的步调越发的清晰。
窗外的鸟鸣不会吵到你的瞌睡,反而成为悦耳的音符。
早起,你的世界将变得不一样。
但是呢,我身边很多的人都是起床困难户,一醒来已是正午,在床上玩会手机,在纠结一下点什么外卖,吃罢饭下午过了将近一般,晃一会儿天就黑了。
时间是个调皮的孩子,你看见了就像是活着真真切切,你看不见就像是记忆丧失。
所以,从这一刻早起吧。
哪怕只是下定一个决心,哪怕一周只能早起两天,那也会比大半时光浑浑噩噩度过要来的干脆。
很多人起不来床是对于第二天没有期待,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起床的动力是什么。
所以从一个早起就可以看出个人对于一天生活的规划。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都在呼吁早起。
因为早起后,利用时间与自己独处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所求,利用各种工具管理自己的一天,进而有了目标和动力。
就在这日积月累中成长。
我早起的最大的动力是来自于生物钟的保留,高中的习惯,到了时间点自然醒,也自然饿,偶尔也会睡个懒觉但不会超过九点,因为胃会很饥渴。
2.如何刺激自己起床:
1.头天晚上给自己一个第二天的期待。
2.将明天想做的第一件事所需用品摆在桌子上,例如我会准备好不需要加工的早餐放在餐盘里,醒来的时候就想到还有美味的早餐等着我,就会迫不及待的起来。
3.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想早起一点让自己进步多一点。
4.做手帐吧,把每阶段的自己清晰的描述出来 ,努力向那里靠近。
5.恐怖联想,试想一下自己毕业后还是一无所知,无一技之长的自己。
早起,不仅仅是起得早,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出的时间整理自我,提升自我。
希望每个人,因为早起,看见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