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可以胜刚强,为人处事之道是要学会示弱,不必处处逞强。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为什么呢?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自尊心在作祟,太把自己当回事,而导致知易行难。
最近几天对此颇有感悟,过年在家的这段时间,与婆婆的相处,感觉处处被控制。帮忙切菜,嫌我切得太大,给儿子喂饭,嫌我菜喂太少了,每晚被她用控制和抱怨的语气催着给孩子洗澡,催着睡觉,这个不要,那个不行...仿佛所有事都要按照她的标准来做,我心中真的飘过很多不舒服,我也是成年人,不需要被你处处安排,慢慢地在我心底,对她就由尊重变成了反抗。
其实,婆婆一直以来为家付出特别多,我也特别感恩她的极致付出,有她在,我们其他人基本上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也不是不用做,而是是她不放心我们做的一切,所以渐渐我们也就习惯了不做。有时也会听到她说,每天都很忙,很累。在每一个她抱怨、碎碎念的当口,我就在心底想说一句不该说的“你自找的”。
当你永远把自己的标准视为第一重要,要求别人事事都按你的要求去做,否则就各种评判时,结果只有一个:别人没有动力再付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标准难免会不一样,谁都不愿意变成另一个人的复制品,所以与其做得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干脆不做。如此一来,最后所有的事情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事,因为只有你能达到自己的标准。
我想,把自己位置放的太高,过于争强好胜,这是婆婆辛苦,而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如此“游手好闲”的原因。但凡婆婆懂得稍微示弱,请求家人帮忙,并放手让我们自己发挥,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允许,也不至于是今天这个局面。一方面自己累得不行,另一方面其他人根本没机会参与家庭工作。
同时这些时间我也在反思自己,在婆婆挑剔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升起怒气,跟她对着干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要强,我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用柔和的语气承认自己确实考虑没她周到,这既照顾了她的情绪,又能把事情做好。
学会示弱,夫妻之间需要,家长与孩子之间更需要,用示弱式教育,父母偶尔表现出“弱”,孩子才能学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