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1000天。
如果有一天,你因为眼睛不舒服去看眼科医生,他没听你说上几句,就把自己的眼镜摘给你,叫你戴上,并且说:"这眼镜我戴了十年了,很管用,现在送给你"。
然而,你戴上眼镜后看到的东西却全都扭曲了,你大叫:"太可怕了,我什么都看不到了!"
医生怀疑地说:“怎么会呢?这眼镜我戴的时候很好啊!你再试试。”
"我试过了,“你说,“可是眼前依然一片模糊。"
医生恼羞成怒:"喂,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真是好心没好报!“
看完这个段子,有没有觉得是遇上了庸医呢?不诊断就开药方的庸医,误人性命啊!
这个段子,就出自我今天阅读的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五个习惯"知己解彼”。我看了几次题目,才敢确认,这不是讲"知己知彼",而是要讲"知彼解已“,这个词我很少见到。
知彼就是放下心中的想法或预设,去倾听别人。因为倾听,让新的知识与观点进来,甚至改变自己原有对事物的看法。
解己,是在理解对方思路和担忧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对方了解自己。因为表达自己是在理解对方的前提下,这大大增加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可信度。
表面上看,“知己知彼"和"知彼解己“好像是一对近义词,但“知己知彼“的顺序可以调换,而"知彼解己”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
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遇到像上面那个段子中的医生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就妄自下断言的现象。不愿多花时间去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症结。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什么呢?作者首推的原则就是知彼解己,他认为,这是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怎么做到知彼解己呢?
1.聆听的五个层次
人际交往时,聆听别人的话,是再平常不过了。怎样去聆听别人的说话,才能知彼解己呢?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聆听通常有五个层次:
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听不到别人说的话。
二是装模作样,如"是的!嗯!没错!"
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聆听方式。
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对方讲的每一个字。
五是移情聆听,这是最高层次的、可以达到知彼解己的聆听。
既然是最高层次的聆听,那就得好好理解一下它含义了。
2.什么是移情聆听呢?
移情聆听,就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知彼"是交往模式的大转变,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对方讲话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只是以自己的经历去理解别人的生活。
比如,前几天,我女儿给我们老俩口打回电话说:"老爸老妈,我一连加班14天,身心俱疲,我要辞职了。"
而我却对女儿说:"坚持就是胜利。也许这是一次历练,挨过去你会获益匪浅。"
女儿当即提高音量说:"老妈,你不理解我的工作。我的领导辞职了,现在我们部门只有两个人。公司缺资金,客户都不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怎么坚持下去啊!我拿什么坚持下去啊!把我们两个员工卖了也拿不出钱来搞项目啊……"
现在想想,我当时跟女儿说的话,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根本就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去聆听她说话,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回应她。我就是不懂得使用移情聆听这种沟通方法的人哪。
移情不是同情,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移情聆听是巨额的感情投资,它能给人提供一种"心理空气",极具治疗作用。
人类除了物质需要,最大的生存需求就来源于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赞赏。你的移情聆听,就是给了对方“心理空气",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要求后,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
3.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听者复述语句,即换一种方式将孩子的话复述一遍。
第二阶段:听者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
第三阶段:听者渗入个人的感觉,此时听者注意的不仅仅是言语,也开始会对方的心情。
第四阶段:听者既加上解释又带有感情。
4.表达自己要讲究技巧
移情聆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要遵循三个步骤: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品德是指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你的情感账户。
感情是指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情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理性是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总之,要做到知彼解己,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个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