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rah Lacy 翻译:ONES Piece 任宁
译者按:对于大多数创投行业内的人来说,这篇文章传递的貌似是个好消息——即将有大量IPO重开,流动性会重新回到市场,美国的“资本寒冬”要结束了?中国的是不是也快了?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一针解冻剂可能也会有副作用。究竟九月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产业观察者们一直在唱衰风险资本市场,简直是变着花样在寻找表示“这事迟早要完”的新说法。
但是,过去两三年里估值超过十亿的公司比过去十年里的还要多。
那些公司背后连续的巨额融资,无论是规模还是价格,都是行业内前所未闻的。而这一切,都是以降低行业回报率为代价的。
2016年,我们的 IPO 市场开局是近期最差之一,而兼并购市场也没好到哪里去。今天,CalPERS(译者注:加州退休基金)注意到,风险投资是他们私募资产品类中表现最糟糕的。这家全国最大的公共退休基金表示,过去五年从风险投资机构处收到的回报率是7%,而过去十年才5.6%。
这种毫无疑问的稳定缓慢的行业降温与投资数额上的持续火爆,让研究学者们感到困惑之极,并且束手无策。“我们不停地看到前所未见的东西”,普华永道的 Tom Ciccolella 在二季度 Money Tree 报告的新闻稿里写到。
本周,JP Morgan 的全球股权市场负责人 Liz Myers 带来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她告诉彭博社,这个九月,JP Morgan 手上有超过20个IPO案子排着队要上。她补充道:“我看好这个势头将维持到秋季,并且会直至年底。”
另外,这篇文章里还说:
“最近几个成功的 IPO 案例大大提振了计划上市的公司们的信心。根据 Myers 的数字,2016年有大约三分之二的 IPO 的发行价超过市场价区间。一旦上市,他们也干得不错。到目前为止,股价平均上升超过20%。”
除此之外,她还表示,在上市申请者中,科技公司最有可能成功。
《华尔街日报》往这堆猜测之火上加了一勺油——他们认为优步(从价格和预期来说都属于超重量级别)——将会是上述其中之一。那篇文章里提到:
“另一个因素是:优步的收入增长可能将在近期显著放缓(如果现在还没放缓的话)。”
“因为优步的股东们希望公司争取到尽可能高的发行价,所以对于优步来说(它现在还没盈利),在增长变得太缓慢之前上市是更好的选择。要是优步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它还能让公开市场的投资人相信它会是一支绩优股——纵然它的估值会比最新一次的680亿美金还高。”
在优步问题上,我的想法也遵循这个逻辑。要是优步等待太久太迟上市,会冒错过企业生命周期自然高峰的风险。而同样的事情,我相信在 Pinterest 身上已经发生了。对于优步,这种风险会加倍,因为它运营的是商业化产品,而它在国际市场、大众交通和物流方面的收入增长并不理想,何况它还要面对来自谷歌/特斯拉/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竞争。这些个公司的家底都比优步要厚,在硬件和品牌上也更具优势。
优步的主要优势永远是现金。在中国,它没有现金优势,输掉了那场对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优步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与三家合计市值超万亿美金的公司同时竞争的情况——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优步不是一家合乎逻辑的公司。也许他们把亏损的优步中国当成一颗弃子,就是为了在不融个几十亿美元资金的情况下,尽可能更长时间地保持私有制状态。(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让 IPO 时的财务数字更好看而做的准备。)如果优步够聪明,它会 IPO 的——优步很聪明,但是优步也很顽固。优步 CEO Travis Kalanick 一直说,他想尽可能长久地维持私有制。现在并没有什么逼着他们非上市不可。
比方说,JP Morgan 的 Myers(虽然她关于“市场回暖”的看法是垃圾),就表示她觉得那些最大的私人科技公司要等到2017或2018年才会上市。Airbnb 正在筹备新一轮巨额融资,所以它也可以被排除在上市名单之外了。另外,假若 Snapchat 今年递交 IPO 申请,我会大吃一惊目瞪口呆的。
但是,撇开这些“十角兽”(译者注:指估值超过100亿美金的科技创业公司)不谈,受 Twilio 和其他公司的而带来的IPO僵局被打破,或者甚至是类似 Jet 和 Dollar Shave Club 这种十亿美金级别的收购案,对于风险投资人来说,都是松一口气的实在信号。九月,也许会是2016这个“回报率荒年”的转折点。
假若这是真的,假若这些 IPO 表现优异,我不得不要怀疑,这会不会是“资本寒冬”的结束?那场被普遍预期的“独角兽大屠杀”是否就不会来了?
假若是,那么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许多风投机构说过,这一代创业者这么会烧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融资困难的环境。而经历了18个月“狼要来了”的风声鹤唳,到头来,创业者们还是没有尝到融资困难的时代的滋味。
这可不太好。虽然几乎所有建立或者投资了一个成功的大公司的人都会告诉你,账上钱太多只是一种甜蜜的苦恼,无需担心,但是钱来得太容易会令得公司内部滋长出自由散漫的情绪和其他坏习惯。要是在更高层面不加以干预,在现金过量保持一段时间之后,情况会变得糟糕起来。
再说一件事儿吧:尽管商业房地产市场略有降温,科技公司员工的工资依然高得不行。外部干预来得越迟,人才军备竞赛就会越激烈,工资也就会愈加水涨船高。
这又会反过来加剧恶化旧金山湾区的住房危机。我们都听说过过旧金山的住房市场有多糟糕(也真的很糟糕),但是湾区其他地区的情况实际上更差。现在在 Palo Alto,你需要有超过七十万美金的年薪才能负担得起住在一个又小又旧的三口之家的屋子。而就在这周,Palo Alto 规划与交通委员会的 Kate Vershov Downing 辞职了,原因是由于她无法负担居住在 Palo Alto 的成本——一个规划委员会成员竟然被这样“规划”出去了!
学校老师们对不起,艺术家们对不起,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们对不起,所有“非技术人员”们对不起,而且说实话,那些在科技创业公司工作但是没有进入管理层的人,对不起,一大堆 IPO 过后,这个情况将变得更糟更糟。
(手持期权的)员工们也会有顾虑。哪怕这些独角兽们都有能力进入公开市场,但市场的容纳空间是有限的。让我们看看上一波商业互联网的浪潮:Facebook 跟谷歌一起基本上势如破竹般将数字广告的世界瓜分殆尽,剩下了身受重伤的 Twitter 和被迫卖身的 LinkedIn,以及一大堆估值在10亿到30亿美金的公司们。要在别的正常领域,这些公司也算是很成功了,但是如果你的公司在私有市场上就已经是十亿估值,那到公开市场上就没法玩儿了。
而一旦上市成功,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者无论怎样都能赚到钱,所以他们无所谓。但是比较后期加入公司的员工就没啥可庆祝的了。估值增长的缓滞能严重打压一家公司的士气。
最后一个问题是:造成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大破裂在宏观经济尺度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原因之一,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向普通散户倾销了一大堆尚未成熟的 IPO 项目。
现时今日,没人说这些 IPO 项目尚未成熟,是匆忙上马。同样地,我也并不觉得这些公司欠缺真正的收入或者巨大的潜在市场。
但我过去十年一直坚称科技公司被高估了。这看似矛盾,可不同之处在于,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要是它们失败,只有少数内部相关者会受到影响。但一旦这些股票上市,若是没有外部市场干预,事情会变得大不一样。
——好了,让我们还是先别想那么远吧。毕竟,以上的假设都基于彭博社那篇关于九月份的 JP Morgan 访谈报告也能反映其他银行的情况,以及年底前的整个市场的状态。
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只有:在股权市场不断在每个季度都创下新低纪录的情况下,至今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干预措施出台。而且,我们之所以希望干预出台的唯一理由,是害怕糟糕的机构退出案例大量出现。
本文原载于 Pando,由 ONES Piece 任宁编译。ONES Piece 是一个由 ONES Ventures 发起的非营利翻译计划,聚焦科技、创投和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