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分享第362天,2018年8月12日。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从来没有真正地思考过应该如何“陪伴”,直到上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提出:“老师,说到陪伴,我们夫妻真的做得不错,我是真的什么也不做,就陪着孩子做作业,但是孩子的学习仍没有好效果啊,怎么办?”我一时无语,只能搪塞过去。
回头想想,现在的80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尤其在陪伴这方面,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做,有些家长甚至可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那么,怎样的陪伴才是真正“长情的告白”呢?面对自己还很年幼的女儿,我也一直苦苦寻找着答案。
空间,挣脱陪伴名义下爱的枷锁
行为思考
在家长们和我最初的意识里,“陪伴”就是近距离地陪着孩子。但是,仔细想想,当我们与孩子四目相对时,他们所面对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心理学上讲的安全距离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即使是最亲密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需要彼此独立的空间。因此,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应该创设一个敞开式的独立空间给孩子——你可以关注到孩子,但不需要面对面地陪伴。这样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情绪。
活动方式
让孩子在敞开门的书房里做作业,家长在另一边做自己的事情,相互不干扰,又相互知道彼此的存在。潜心才能静气,当孩子学习时,家长的陪伴也应是“静音”式的,这里的静音不意味着不说话,而是家长也做一些比较能够呼应孩子学习的陪伴模式,比如看书、织毛衣等。
相同状态下,培养孩子平心静气的同时,家长也处在平心静气中。在一个自然而然的环境中,任何不和谐的嘈杂之声都显得不合时宜。当家长需要交流的时候,也要使用常态化的语气、语调,以显得更为自然。
思考感悟
能放手的陪伴才是用情的告白!
趣味,解锁陪伴行为下单一的主动权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喜欢被鼓励,赞扬声总能给予人更多的力量。创设趣味性的情景模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尤其对于还处在稚嫩的童年时期的孩子,很多看似很幼稚的行为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活动方式
便利贴交心。总是能够听到家长抱怨:“不知道和他说过多少次了,还是这个样子。”这足以说明,很多家长,即使那些在工作中很干练的家长,当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也容易实施“语言轰炸”。孩子的“屡教不改”更是加剧了这种状态。
所以,我建议家长和孩子用便利贴的方式把彼此想说的话都言简意赅地写下来,每天限量——这等于给了彼此一个警示:挑重点的说。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除非他有需求,家长尽量少参与。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
奖励卡互换。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截然相反。对此,一个聪明的家长给了我启示:和孩子之间进行心愿卡交换。如:“时间卡”——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心愿卡”——满足一个小心愿;“道歉卡”——为过分的行为道歉;“身份互换卡”——身份对调,体验生活……每一家庭成员都有限量的奖励卡,在使用时都要三思而后行,一个月交流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觉得家长在约束自己,而会觉得是在完成一个活动,乐在其中,很多小习惯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习得的。这样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参与,而且有持续性,才能让孩子也真正融入其中。
能互动的陪伴才是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