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申活每次的精拆,都会带着我进入到一个新的天地,比如2017年1月精拆《引导:从困境走向成功》,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引导师,从关注学习内容到关注学习者。比如2017年4月精拆《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让当时的我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不肯主动承担额外的任务,是因为对团队的信任出现问题。2018年4月刚结束的《未来领导力》,又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蜕变,虽然整个学习过程也是VUCA的各种浮现。
本次学习之旅,最大的感受就是混沌,有如最初,盘古还没开天辟地,一切都不明朗,很多东西都是不确定的,变化的,模糊的,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定义,需要自己不断去摸索,去尝试。在整个学习结束,我试着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这一个月的变化与收获:
一、作为leader:领导力的实践
当我拿到这本书,就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全部内容。虽然整个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尤其是第五章,关于物理方面的理论太多了,但还是有一种感觉:自己当下对于团队做出的决策是对的,好像这本书给到我很强有力的支撑与验证,看到了自己走出困境的可能,十分激动。
简运营团队是2016年中创立的,我一直称呼自己是团队的负责人,而不是创始人,是因为最初创立的时候是一群小伙伴想在一起玩,搞事情,而走到今天,这些小伙伴大部分已经走掉了。很多在这里找不到留下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发现了更值得自己去追求的,于是一个个的离开了。每离开一个人,我都会非常难过,感觉自己很无能,无助,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把大家留下来,召唤回来,愿意继续在一起前行。
在去年11月,我遇到了团队管理的绝境,就是:团队看似很和谐热闹,实际上很松散,大家并没有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我不断的在群里强调输出,把自己大量的想法po到群里(类似:简运营不是我一个人的,是需要大家一起做的更好),好像并没有什么起色,整个氛围也没有什么变化。我很担心,这样下去大家就真的走散了。当然这很有可能是我自己的感受,团队成员并不一定这样觉得。于是我病了三天,颓到不行,不想去考虑这些事情。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很多事情上也不能将就。我就在想,要么把这个团队散了吧,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还不如在最美好的时候结束了它。后来想想,我都坚持了这么久,解散都不怕,还怕折腾嘛,最差也就是失败再解散嘛,对,我特别不甘心。我暂时先搁置了团队的管理,刚好又赶上元旦过年,很多事情也没有那么的急,这个时候我又接触到财富游戏,玩了三次,它完完整整的把我现在的状态投射出来。
简单说一下游戏的收获:一是自我设限,我很多时候给自己加的条条框框太多,认为自己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些限制。比如最开始做这个团队时,我觉得我不是运营专业出身,觉得带不好这个团队,很没有自信,特别依赖老司机们,想通过他们的带动,让整个团队运转起来。后来老司机们的离开和静默,逼得我不得不担起团队领导的责任,那些限制也都随之消失,磕磕碰碰的一路走到了今天。
二是内在假设,我在团队中,会默认大家跟我的目标是一致的,结果发现并不是。比如最开始的老司机,很多都是来玩玩的,看菜下饭,于是渐渐流失了。后来招新的时候,也有20多人加入,有好奇的,也有因为想和我一起玩的,还有想获得团队或者我的资源的。这些人加入的理由,和老成员留下的理由,通通被我忽略了,因为我是想要创业的,也就默认都是想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然后实际中会出现各种拖延、不了了之等问题。
三是偃苗助长,我在团队中很希望大家能按照我想的方式去做事情,也不断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到成员身上。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出现了(书上也有说),成员做活动来求助我,我告诉他怎么做,他变得更依赖我,我对他也更没信心,他很难得到真正的成长,而我告诉他的也还是我的经验,曾经还一度认为他们太“自以为是”,不懂事。最后,就是所有的事情我得亲力亲为,交给其他人就是推动不了,拖延完不成。所以近两年的时间,就是我成长最快,不断的去做,反思,迭代,争取更多的资源。
最后通过游戏,使我明白了,一个团队出现问题,很大的可能就是这个团队的leader出现问题。我之前总觉得,大家不写文是因为大家懒,不愿意输出,大家做活动不上心,做了也是为了完成我交代给大家的任务,大家在群里有这么好的资源可以去用,去成长,而在消磨时间白白浪费,大家不参加活动,是不懂得每个活动的价值对他们有多重要。而这一切一切的想法,都是我错了,是我太想掌控和驾驭这个团队,把自己很多的想法加到里面,忽视了团队的声音。
过了年后,我开始转换管理策略,由最开始一个人说的算,变成大家一起决定怎么去做。我不再是”安妈妈“的角色,而想成为“安教练”,更希望大家能真正的凝聚在一起,找到自己擅长or喜欢的东西,完成自我蜕变与成长,达到“人人都是领导者”的状态,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于是今年3月开了团队内部的共创会议,一起讨论简运营的商业化,由不同的人负责各项目和模块,分别推进。
而在做大活动的时候,我在1月和4月的时候也尝试放手,不去干涉每个pm和项目组的决定。虽然1月还有些不适应,总觉得不放心,还会跑去盯盯进度,活动做完后,发现团队还是很依赖我,依赖固有的活动经验。但在4月我尝试逼着自己彻底不管,还在群里扬言“就当我不存在or我死了”的豪言壮语,即使活动没有达到预期,但能看到每个人的付出与成长,我发自内心的喜悦。
当然,我也有很多失败的实践经验,这里说说简单说说。比如说“咖啡机综合症”,我真的以为解决了所谓的“咖啡机”(大家喜欢在群里讨论财务,工资以及买房问题),他们就会更关注简运营的战略与发展。于是,我兴致勃勃的去群里抛出话题:大家觉得财富自由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算财富自由?结果发现这个话题沉了,参与的人只有2-3个,也没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反而被说在制造焦虑。
看了五级追随力,才真的发现第五级追随力是我最想要的状态,完全可以实现团队的自运营。哈,我就直接用四级以上的方式去对待成员,结果发现有的人认为我退居二线,是不管这个团队了,还有人认为我恐惧,不想承担leader的责任,更有的人直接问我想要什么,他们在决定自己怎么做。曾经为了这个话题,跟某个小伙伴在群里讨论了2个小时,这真的跟我预期不符啊,不是应该我把自由给到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嘛?
在做4月大活动时,本来准备时间相对较短,虽然pm主动承担,但项目经验不足(完全是新手),即使有之前的两个老手在项目组里,我对于项目的直接放手,也让整个team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在遇到求助时,我也选择了拒绝帮助和引导发问的方式,启发pm去寻求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可是,却不知道在那一刻,如果我选择站出来拉他们一把,活动效果会不会比现在更好一些,大家的挫败感就会弱一些。
在整个团队发展中,我觉得这不再是社群运营那么简单,而是领导力的不断进化。外部环境在变化,成员的需求在变化,包括我自己也在不断变化,根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曾经的我真的很焦虑,失眠到深夜,脑子依然高速运转去思考如何发展。而现在的我似乎更笃定,明白选择权其实在自己的手中,无论多么的VUCA,我都可以做好自己去迎接这一切。
在阅读和学习这本书时,自己对领导力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刚做团队时认为的领导力是管理,做到2017年时认为领导力是影响力,看完这本书后觉得领导力还包括追随力,可能也还有些其他的内容。感觉更像不断在打开潘多拉的宝盒,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有什么惊喜发生。最开心的是,我和整个团队从领导力1.0的状态,可以不断向上的进化。
二、作为成员:意识的觉醒
自从自己过了三级,在拆书帮担任过观察家,也开过拆书课,做过活动。但在今年断舍离的期待下,就一直没有找到和拆书帮的契合点。为什么这么坚定的要留在这里,完全是因为在这里获得太多的成长,想去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想做运营,做师父,是因为身上担负的责任蛮多,感觉一旦承担就要付出全部,要么不做,要么就想做到最好。这是一件特别尴尬的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如鸡肋。
在第一次精拆,我们在讨论申活的组织形态时,就在考虑自己能做点什么,要做点什么,真的很迷茫,因为觉得申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的东西也并没有成型。在这样的想法下,自己能做的其实也并不多,目前现有的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那我的价值该是在哪里呢?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精拆,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第四次精拆是我的主场,恰好拆的是五级追随力。之前桃子跟我说,如果我有想做的事情,他作为舵主是完全可以支持我的,当时我觉得真不靠谱,作为一个leader还要我去想做什么,你只是一个追随者,那么你的价值在哪里。不,你是舵主,我是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角色和责任。
当我站在海报前,给大家讲解追随力的时候,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拆书帮的状态,还是处于第一级和第二级,第三级才是可以接受的最低状态。嗯,顿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大脑开始迅速检索,我可以在拆书帮做些什么,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想到继续拆书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思维or行为改变,做财富游戏帮运营团队调频,通过不一样的会员活动让大家产生不同的链接。
这样的想法像流水一样,出现在我的大脑里。那一刻,我好像活过来一样,又找到了自己留在这里的意义,不同于之前的想法,这一次是真真切切可以落地的,可以真正的帮助到这个群体。虽然之前Anson跟我讲过一些东西,但是那些并没有进入到我的世界,真的还是蛮对不起他的用心点拨,不过还是要谢谢他很好的回答。
通过这个事件,我也更深刻的了解到,当我想去追随我的团队时,相信很多伙伴也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感受,毕竟之前我们都是寡头领导体系下的“产物”。现在越来越发现,生活是很有趣的,即使我们不会换位思考,它也会把我们放在不同的位置去体验,就看能不能接受到这份馈赠,要时刻带着自我觉察感受啊~
三、作为拆书家:不同技术的融合
这次精拆,我是作为一名领拆加入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大家分别谈了自己的感受,以及认领了自己要拆的部分,我很“幸运”的领到了how,还拉上Dany一起。当时真的觉得这是最好拆的,因为有具体的做法,结果发现这真的是坑啊,天坑!
为了拆好最后一部分,我必须要知道前面的拆书家是怎么拆的,一次不落的参加了前三次活动,结果发现都在给我的部分挖坑:想知道怎么做,可以去听安仔的拆书,她讲的部分是怎how。但在参加前两次活动时,现场拆完结束之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疑问,也没有人告诉我脑中问题的答案,整个人都是混沌懵逼的。
在复合型高适领导力那个部分,好多人都很容易和情境领导力混淆,不太清楚二者的区别。而且最后一章又是利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去讲复合型高适领导力在不同情境下怎么去用。对,我即使到拆的当天,也是没搞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去用,真的太深奥了,主要还是复杂,哈哈哈。
本以为自己拆搞不定,拉着Dany一起还有个照应。好不容易等她读完书(至少半个月),在她看不懂的情况下,我“贡献”了整个拆书的流程设计,做好分工,分别搞定自己的那部分。结果第二天就传来了噩耗,她那天出差赶不回来,于是我们合作连夜画了近20张的海报,第四次精拆内容由我一个人完善设计并带完。
为了弥补内容的短板(因为看不懂),超越前面拆书家的精彩(都是老手),决定还是从流程设计入手,把自己上半年学的AL的“寻宝游戏”与“海报站位”,引导技术的入场调查,小剧场,体感互动,通通加入进去,还把本次精拆的学习地图介绍与收尾顺带一起做了。现场还经历了一次学习者拒绝进入下一个话题,直接另辟蹊径,完成此次带拆。天啦噜,安仔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
拆完how的部分,我才有一点点领悟复合型高适领导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不同情境下领导力的策略,会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但这些也都是一丢丢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实践,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找到适合自己当下状态的策略。不论是技术的融合,还是内容的理解,都是对我的一大挑战,幸好完成了。
最后想说,这次精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混沌到混沌,能做的还很多,所以只需要:just do it!也许,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