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还有几天就过去了。很多媒体都在忙着总结,比如选年度汉字。
台湾选出了“茫”,说小英上台后,让大家对生活、对未来都很茫然。《新周刊》选出的是“戏”,说因为电视上有好戏,青年在玩游戏。大概还有一些更隐晦的意思,比如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对我来说,2017年的年度汉字,毋庸置疑的是“穷”,不管时间上、经济上、收获上,稀缺和匮乏成了贯彻始终的主题。所以,穷则思变,总想突破。可突破谈何容易。没有目标的突破,无异于挣扎,而没有成效的挣扎,只剩下尴尬。
冯唐说,要避免成为一个油腻腻的中年男人。可前几天监考,分在一组的同龄人都无一例外的抱着保温杯。看着那些曾经豪情满怀举起酒杯的手紧紧抱着保温杯的姿势,我知道,这一天终于伴随着泡的发黄的枸杞,来了。联合国定义,25岁以下算青年,我国定义,35岁以下算青年。所以,我们都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年纪,少年已去,中年未满。
这个年纪的人,会挣扎。
人在少年,感受不到现实的沉重,一个又一个地造梦,又一个又一个地丢弃,不用担心浪费时间,因为那时,没车、没房、没人、没钱,有的只是时间。而人到中年,则感受不到理想的分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又一遍又一遍地麻木,不用担心耗费激情,因为那时,有车、有房、有人、有钱,就是没有激情。
而这个年纪的人,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好像已没了对理想的心心念念,但多少还有些依依不舍,分明还有些对现实的挑剔和不满,但却又早准备好了妥协和习惯。看起来,要啥有啥,过起来呢,要啥缺。说起来,好像人生很长,却不过是循环,不会再见惊喜。过起来,好像人生很短,可分明贷款还有30年……
所以只能无数次的开门,准备放下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看着门外贴着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物业费条子,又轻轻地关上了门,坐在沙发上,继续盘算着屈指可数的存款。可当一不小心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精心妆点的生活,内心深处又会迸发出“再也不能这样过”的呐喊。
这个年纪的人,会恐慌。
岁月老去的标志是面对一切惊涛骇浪,都已波澜不惊。而处在尴尬的年纪,我们还没那么淡定。每当夜深人静,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总会莫名恐慌。恐慌时间流失、理想远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恐慌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正在被别人一个个地征服。恐慌从头再来,已不可能,另辟蹊径,又毫无勇气。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度过了煎熬的夜晚,第二天继续开始无限循环的人生。恐慌源自稀缺。想突破,却失去了勇气,没有了成本。生怕再过几年,自己会深深的后悔,更生怕再过几年,自己的后悔是今天的决定。要嘛陷入下行的抛物线,静待人生的平稳着陆,最后盖棺定论,消失在人们的记忆。要嘛奋起抵抗随着年龄而来的堕落,却再一次用失败来证明了自己的无奈。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该舍的舍不得 只顾著跟往事瞎扯。所以,真正碎碎念的人不是老人,而是未老的少年。老人大多沉默,少年却欲说还休,自添烦忧。
这个年纪的人,会烦忧。
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力,却丢不掉被人安排的义务。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不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面对毫无意义的工作,血气方刚的人会说不,百炼成钢的人会说好,我们大多会回答“嗯”。但模糊的表达,并不能代替精确的考核,花样的吐槽,也改变不了既定的评价。不做吧,怕被责怪,做不好吧,怕丢人,做好了吧,又怕下次还找你。
做或不做,是个问题。靠枸杞过日子的人,做或不做,还关系着另外一个问题。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自打这些成语被解读出了尴尬的意味,人生的烦恼就变得复杂。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没有说三十到四十之间的日子,该怎么办?还能立的现实和没参透的诱惑,往往是烦忧的根源。爱竞逐镜花那美丽,为贪嗔喜恶怒着迷,怪大地众生太美丽,为悲欢哀怨妒着迷……参不透的难题还有解不开的“Nan”题。
儒说拿得起,佛讲放得下,道让看得开。可总有人拿得起,就放不下,放下了,又看不开。难怪胡兰成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因为经历了挣扎和落魄的文人明白,只有在安稳现世里静静等待,才能熬过这场躲不开的修炼。
所以,“少年已去,中年未满”的岁月,让我们静静等待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