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天是一个两岁的小孩教会了我“爱的教育”。
邻居家的小孩刚过两岁,很有灵气的一个小女孩,认识快三个月了,平时没事也喜欢跟她玩。只是最近一个月,不知怎地,每次跟她玩的时候,她总是很爱打我,虽然她妈妈和我都会教育她这样不对,她也总是承诺下次不这样后,过不了一会儿,又上来打我一下。
我也总在思考原因,起初以为是我每次去了总跟她妈妈聊天,忽略了她,所以她打我是为了吸引我们注意。后来发现,不论是推车还是做其他的,她都会把我的手推开,甚至她妈妈让她给我道歉时,她都很不愿意对着我。
今天早上,她又打了我后,妈妈教育了她,她哭的很委屈。我便把她带到我家,告诉她怎么给植物浇水,并一颗颗的给她剥莲子,她很开心。妈妈叫她回家时,她居然拉着我的手要我到她家一起去吃饭。我和她妈妈惊讶之余,我也开始反省:小孩子的能量场是很干净的,对于接近她的人,她如果感觉很有爱,她就会想跟她玩。我却每次都想给她讲一些道理,过于严肃,给她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所以她本能的很反感。她妈妈也很同意:是的,可能你跟她还没有玩的很熟就教育她,她就会不开心。
虽然是小事一件,却也让我感触很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各有各的教育方式。我的老公也是很爱看一档节目《超级育儿家》,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孩子,但他已经在想以后有了孩子该如何教育。我也曾经想过,要是真有了小孩,我到底会是怎样一个妈妈呢?
在我的大脑里,总觉得育儿是个很艰巨的工程。要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各方面了解很详细后才能开始。我一度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可是直到近两年,在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审视后,发现其实自己身上的很多性格因素受父母的影响很大,甚至受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大时,我才逐渐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方法问题!
还是初中时,大我七岁的姐姐已经成为人母。寒暑假时,她就把小侄儿丢给我,让我辅导他作业,我爸妈(也就是他外公外婆)都很宠爱他。我只能扮演那个教育者的角色,所以我从那会儿起,自己还是个学生时,就已经意识到教孩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从小爱看奥特曼,哥斯拉,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很会玩各种拼图,积木等益智游戏,记忆力相当好,小学时写的作文都很不错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心地善良,我放假返校时他还会伤感的哭,那么小,自己做手术时还会勇敢的安慰妈妈不要担心,性格也很外向,常常在外面玩时,跟人打招呼交流都很自如。
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成绩却很差,而且有撒谎的坏习惯,内心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学习不好。我曾经给姐姐买过一些教育方面的书,可是效果不大。后来发现,姐姐自己是个急性子,有些方法刚刚用就立马想看到成果,那些知识没有内化成她的意识,孩子本身也不喜欢自己被当成一个实验品吧。
如今的侄儿已经读初中了,一瞬间由一个可以用零食哄他诱惑他的小男孩,长成了一个会跟我开玩笑,唱伤感情歌,嗓音也变了的小伙子。惊叹岁月的流逝,也不禁回想,在他十几岁的成长岁月里,我们究竟在他的性格塑造上有什么影响。
回想侄儿小时候,我姐姐事无巨细的把他照顾的很好。我姐姐遗传我爸妈的性格,超级爱操心,很缺乏安全感。快10岁时,我侄儿都对钱和时间没有概念,不会认钟。我建议姐姐让他开始自己管零花钱,这样还能巩固数学知识呢,可是姐姐不久后就把他的零花钱收了,理由是怕他弄丢了。
那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只有父母本身的特质,即“父母是怎样的人”,才能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而父母针对孩子的行为,即“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并无意义。你说出来的那部分,没有意义,你做出来的那部分,才影响深远。而你做出来的,往往是你下意识的,甚至无意识的行为。所以,某个意义来说,我们对孩子根本做不到教育,只能做到影响。
所以,当我和姐姐在讨论各种育儿方法时,却在实际生活中,厉声要求侄儿认真做作业的同时,我们却坐在旁边吃着零食看着电视,这么大的诱惑下且不说孩子学不好,更多的是让孩子觉得我们大人不以身作则;跟他承诺了一件事,到后来却以各种理由没有执行,比如压岁钱的事,不管理由多么正当,孩子都会觉得大人也说话不算数;教育孩子不急不躁,可父母说话总是很大声,动不动就不耐烦发脾气,试图用大人的威严让孩子听话。遇到一些问题时,天枰座的姐姐和姐夫总是很纠结,做事不够果断,到最后总会把问题再抛回来:你说,这该怎么办呢?
那些年,姐姐和姐夫总认为我是读书之人,肯定比他们懂得多,于是只要放假,侄儿的事基本上撒手不管,全委托给我。我一方面要辅导侄儿做作业,一方面还要经常阻止我爸妈给他吃泡面等各种零食,姐姐到快开学时更多关注的是还有多少作业没做完。那时我也很无助,不好辜负他们的信耐,可自己又还是个学生,也不知道怎么教育,而且好不容易放假自己也想休息,所以常常是放假初期坚持严格教育侄儿,到后来就想快点把作业处理完,自己也好休息,而孩子都是聪明的,到后来他也学会了敷衍了事。
直到现在,姐姐教育孩子的方式给我留下的印象之一便是厉声制止,加上我爸妈爱操心的性格,教育侄儿的过程中总怕他受伤或者怕麻烦,很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做。所以,在跟邻居小孩相处的过程中,我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表现的很严厉,习惯性的给她讲道理,在她做一件我看来危险的事情时会厉声制止。这其实,都是无形当中受了姐姐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周围的朋友中,我是很欣赏一位高中同学的做法的。她如今也为人母,常常发她家闺女玩耍的照片和视频。我常常惊叹,小丫头可以在过年时搭个小板凳在灶台上揉面,弄得到处都是面粉;在家里画画,腿上身上都是水墨,可她妈妈不仅任她发挥,还给她凌乱的画作取了很好听的名字。每每看到这些画面,我就觉得这要是换成我家的那些长辈,肯定是会唠叨的,说很脏很难洗之类的话。
前不久,看到她写过一篇文章,有几句话感触很深: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意限制她对世界的探索,只有这样,她才会对四季和天气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她喜欢每个季节,喜欢每一天,这就够了。以后我该少一点“不可以”!自由自在的童年才是记忆里最深的童年,可是自由自在不等于毫无约束。和她成长的每一天,也是我不断学习的每一天,看到她做得不好的时候,不再气急败坏,不再轻举妄动,想好了再行动!有错误的童年,人生才会越来越少犯错误。
她的教育方式,不禁让我想到了曾经高中时候。那时,我就一度很羡慕她,每次她爸妈来学校看她时,给她带很多好吃的,她妈妈那时都还叫她爸爸“哥哥”,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相比我爸妈之间总是爱斗嘴,总是爱说彼此的不是(虽然我知道他们彼此还是很关心对方的),我是极其羡慕那样的夫妻相处模式,毕竟,在孩子眼里,父母那么恩爱是会孩子觉得父母很开心,那么孩子也会很开心。那个时候的她就很会自己找乐子,那么苦的高三岁月,她都可以把喝完的葡萄口服液的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做成一个天蓝色的风铃。
所以,让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更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这种爱但却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父母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教会他们这种快乐的能力。
今天,经过这一番反思,我才开始明白,这些年,因为大脑里有太多条条框框,内心早已被束缚,不再柔软。我其实生活在一个并不缺爱的环境,但是父母常常表达担忧多过于表达爱,他们默默的做了很多爱我的事情,可我常常又因为他们的过于操心和忠告,在看到他们做了那么多爱我的事情后,反而是深深的愧疚;而我向他们表达爱时,他们由于害羞,并不会给予明显的反馈,甚至小时候,每每我拿好吃的给父亲时,父亲总是忙于手头的事而表面冷漠的推开。
我也曾一度在思考原生家庭对自身影响时,内心深深的责怪过我的父母。甚至好不容易有机会接他们来新家时,看到依然操心的他们,总会在语气上不耐烦的顶撞或者说一堆道理,而他们总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莫名其妙的就不开心了,手足无措。
现在想想,就像跟小孩相处一样,已经年迈的父母也是老小孩,我不能总试图以讲道理的形式让他们去改掉那么多年的习惯,或者让他们带着内疚心里却又不知所措。我应该用爱包容他们,让他们有更多的安全感,而他们留在我身上的那些会为我带来困扰的影响,我相信,我有能力慢慢消除这些影响,也有能力让他们看到,原来,换一种方式,人其实可以活得更轻松。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顺其自然,渴望为人母的同时,我也明白,每一种相遇都是缘分,用爱而不是条条框框去滋养这独一无二的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