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篇文章(点击这里查看)说,我们的积分计划实施的效果还不错。这两周时间,孩子们基本上都可以十点之前上床睡觉。
规则微调,更加细密
上周日,大人孩子讨论后把积分的规则进行了微调,红色部分是调整的。
为了锻炼大宝文字表达能力,所以把他的文字日记加分。为了鼓励他练琴、防止懈怠,所以制定了 完成任务太少会扣分、全勤奖加分,放大奖惩力度。
故意干扰别人早睡,这个是孩爸提议加上的,主要是之前两人洗漱时,大宝经常挤占小宝空间,让小宝不能顺利刷牙,拖延了时间。而注明“不可以互相举报”,也是为了防止他们两个互相打闹生气。
由于我白天要上班,晚上时间又紧张,之前英语老师留的作业经常没能完成。而我只有中午时间可以陪他们练习,所以增加了一项,白天完成英语任务可以加分。
小宝让别人穿衣服要消耗积分,这一项是大宝提议的,我和他爸觉得有道理,小宝也同意,便加上了。以前我和小宝因为经常因为穿衣服闹不愉快,我让她自己穿,但是她现在自己穿还有些难度,所以经常撒娇让我帮忙,我不帮她就又哭又闹。用积分就可以有效缓解这个矛盾:小宝为了节约积分,都会尽量自己穿;有时候真的不想自己穿了,拿积分请妈妈帮忙,我也不好拒绝。
上周末,大宝用30分,我满足了他一个愿望,帮他用压岁钱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他原来的小自行车给小宝骑了,两人经常一起骑自行车,其乐融融。(我本来想让他攒到300多分的,但孩儿爸建议说不要给他太大压力,而且骑自行车也是好事儿,值得鼓励,30分一个愿望就可以了)
出现争执,两败俱伤
昨天晚上,因为练琴,我和大宝之间闹了不愉快。
起因是为了今天的练琴的视奏任务,他觉得完成了,下午他录了一个视频,达到了上课时老师说的“不停顿不重复”的要求,但是我要求他跟着节拍器弹奏不出错才算完成。
他说:老师又没说要跟着节拍器!
我说:老师昨天微信说要注意节奏,中午我跟你说了。
他说:注意节奏,又不是一定要打开节拍器。
……
我认为,既然下午都会了,跟着节拍器弹一下也不难,圆满完成任务多好!
但是他却不想再练,说要早些睡觉。
我说:你这周已经有两次没有完成练琴任务了。如果今天完成了,你可以得5分;可要是再完不成,那今天就要扣10分了,多可惜呀!
他听了这话就着急了。他说既不想再练琴,又不想再扣分。
我说:那是不可能的。
然后他就哭了。我说什么他也听不进。
最后,琴没有练成,我的目标没达到,他也很不情愿地被扣了10分。
深夜反思,探讨规则
昨天晚上,等其他人全部睡下后,孩爸跟我说了他的看法。
他说:你是不是对大宝要求太苛刻了?如果他有情绪的话,就很难专心练琴。这样完不成目标被扣分,他就很容易受挫。我们制定规则,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达到我们的目标。只有让他们从规则中感受到有好处和自主的感觉,他们才会对规则有认同感,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
他还举了之前让孩子们每周收拾玩具的规则。这一点也是我很佩服他们的。
两个小孩子都喜欢在地上玩玩具,平常的时候地上是这个样子的:
一地的玩具,搞得人走路都不好走。有时候奶奶爸爸看不下去,就把他们的玩具收拾起来或者扔掉,而这又会导致两个孩子哭闹。
经过多争吵之后,他爸给他们定了一个规则,每周要收拾一下玩具,我周五晚上发现地上还有玩具,他爸就不客气地给他们丢掉。为了让他们印象深刻,重视起来,还写在了黑板上。
两个孩子知道爸爸说到做到,所以每天周五下午都要好好收拾一下玩具。但是呢,大宝又会钻空子:地上玩具全扔,那我的玩具只要不接触地面就可以。
于是他们把玩具都堆到了其他的地方。例如堆在电视机前,让爸爸不能看电视。
再如,放在椅子上,椅子再放到垃圾桶上(只要不放地上就可以)。
要是我的话,肯定不满意。但是孩儿爸的话,却不介意。
他说:两个小孩子收拾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我就是要给他们留点余地,给他们留点空子可钻,让他们从中感觉到乐趣,这样他们才愿意每周都收拾玩具呀!
好吧,这一点,我对孩儿爸真是非常佩服!
调整心态,顺利和谐
经过了昨天的争执,我和大宝都进行了调整。
我和大宝明确了练琴完成任务的标准:跟着节拍器弹奏,不出错。
我说,练熟了,有把握了叫我,我帮你录视频。
陪他录视频和指导的时候,我也尽量多用鼓励的语气,保护他的积极性。
今天顺利完成了三段视奏的练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最后心得:
什么样的规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规则,不仅是约束小孩,也是约束大人。
应该是制定规则时让孩子参与,大人和小孩的诉求都应该得到照顾。
实施时遇到了问题及时反思,定时调整优化规则。
这样的话,孩子就不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参与者、维护者。
通过实践让他明白,遵守规则对他有好处,违反规则有坏处。而且遵守规则完全可以做到,并不难。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规则便可以内化到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