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学前教育机构都在开展治理“小学化”倾向工作。对于一名长期工作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我,对这一行动坚决力挺,无不感叹“幼儿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并且春暖花开!”
2012年10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诞生,那一次我们说《指南》是幼儿教育的福音,让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们有了抓手和努力的方向。
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在兰州参加由教育部颁发、《指南》核心编注者李季湄主讲的《指南》培训会上,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防治小学化倾向,就要重视生活教育的价值,落实保健并重原则,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生活中习得,在区域中探究,在运动中健体。
走过六个春夏秋冬,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学习培训,对于指南精神的领悟、应用,也由生疏到得心应手。让更多老师转变了旧有理念,树立起以“儿童为主”的新型观点。
同时《指南》的颁布也成就了孩子快乐童年,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各地幼儿园得到了最大化突破。特别是一些规范的城市幼儿园,教育理念更是贴近幼儿,办园行为更趋规范,办园质量日渐提升,孩子们在幼儿园真正是玩得开心,长的健康,过的自然。
但是,就在我们致力于提档升级的时候,一些机构或个别民营园所为迎合个别家长需求、为升入小学取得一个摇号名额而不顾孩子身心健康,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做一些所谓的“超前教育”。让个别不甘示弱的家长领着孩子进入各种幼小衔接培训班,提前学拼音,提前做加减乘除运算,提前写字默写等。更有甚者在进入小学阶段前就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外语、生涩地背诵古诗词等等。本该是游戏体验的童年,却让各种“超前教育”压的孩子们喘不过气,甚至愈演愈烈。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刚开始处于领先状态,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加深,出现不会学习、厌学等现象。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答记者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的,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过去了,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一些小学的课程,所以,好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所以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重拳打击”幼儿园小学化行为,特别提出要禁止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看似是领先于别人,而实际上,过早学习知识是抢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小学化倾向,原因就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地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什么样的现象是幼儿园“小学化”?从专业角度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
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
提前小学化过早学习知识是抢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01.幼儿园小学化危害有多大?
首先违背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在幼儿园就过早的学习小学的内容,比如过早的学习拼音、写字、做高于幼儿园计算内容的算术题。这些内容基本都高于孩子的认知、思维和动作发展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
其次引发家长错误观念。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让有些家长误认为学拼音、做算数、背单词就是质量最好的幼儿园。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幼儿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而不能向老师提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要。
再次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投射着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孩子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随着年级的身升高,知识的加深,孩子渐渐失去优越感,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这种所谓的“超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但长远教育就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滑向低谷的自卑。
最后破坏教育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孩子在不同教育阶段,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宜于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并且每一阶段的内容应前后衔接,让孩子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增加孩子学习难度,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02.孩子在幼儿园到底该学什么?
首先在这要旗帜鲜明地说:防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是让孩子什么都不学。而是要在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涵盖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让孩子学会生活。幼儿园与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幼儿园以生活教育为主线,注重保教结合原则和游戏化教学方式。而小学以知识教育为主业,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教授。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所以,在幼儿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学会自理自立。
第二让孩子学会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为孩子打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孩子的阅读从讲故事开始,一个喜欢讲故事的孩子必定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孩子爱讲故事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刺激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就是3—6岁,所以这阶段要从讲故事开始培养孩子乐于表达、喜于表达的好习惯。幼儿园被誉为孩子的童话世界,老师通过多样形式让孩子浸润在故事中,从而让孩子学会阅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让孩子学会交往。现在的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大多是独生,二胎在园的孩子还不是很多。我发现,独生子女的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个难题。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这些看似简单,却对人终身受益。
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孩子升入小学后有朋友相伴,有熟悉的幼儿园伙伴相随,就不再感到孤单。
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自己解决同伴间的问题,在今后有更多朋友陪伴,其社会适应能力就更强。
第四让孩子学会学习。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终身的伴侣。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老师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进行,目的就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被称为“敏感期”。在幼儿园,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孩子持久的专注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第五让孩子学会审美。美的东西人皆爱之,包括心灵、行动、判断。所以在幼儿阶段要让孩子知道美与丑,对与错。要通过美的东西引领孩子们做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的“美”孩子。让孩子学会审视美,从而为培养美德少年做好铺垫。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会伴随孩子一生。而幼儿园小学化,就相当于让孩子跳过基础教育阶段,直达义务教育。这样,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支撑,终会颠覆。
综合防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就要致力于让幼教回归本真,把童趣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