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人事制度改革”被炒得沸沸扬扬,现在“有偿家教”成了教育界网络红词。“有偿家教”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为国家所禁止。今年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禁补令,是焉非焉?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说,我吃的是技术饭,拿的是血汗钱,有何不可?我也觉得,这比介绍学生订资料、学体艺、上私立学校、住宿等拿回扣,比明白张胆的向学生索要财物、意味深长的向家长索要购物卡,不知高尚多少倍。后者才是实打实的“师腐”。如果撇开其他不谈,前者充其量是“师贪”。不过,其他是撇不开的,学生补课很多时候确实有效果,不然家长也不会出冤枉钱。也难怪有效果,把学生玩的时间利用起来攻克某一学科,没效果才是咄咄怪事。可理想国的人希望教师“无偿家教”,这是把教师独立于这个社会之外,是对教师的职业绑架。如果教师的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就像新加坡的公务员,那么这样的绑架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事实是,教师收入并不理想,自然不必这么“高尚”。
有人认为,教师课上不补课外补。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这个老师足够的强势,能保证班上的学生会在他那里补。否则,他重难点内容不讲,学生成绩差了,声誉变坏,家教的生意也会变差。可恨的是,有的教师将家教当成主要工作,视平时上课为第二职业。上不上课,上得好不好,不影响自己的工资;家教可有丰盈的额外收入,如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多。所以,我们很少看不到他的身影;即使看到了,或昙花一现,或手袖神闲。唯有在校外在家中的课堂之上,他才激情万丈、光彩四射,那是百千万的铜板烛照的呀。还有可恨的是,有的利用职业优势,情意绵绵的诱学生补,语重心长的劝学生补,旁敲侧击的逼学生补,声嘶力竭的命学生补。他们嘴上说的是为学生好,心里想的其实是学生兜里的钞票。他们眼中所见不是一个一个学生了,而是一张一张千元大钞。如若这样,禁补有错吗?
补课占用了学生休闲时间,学生反感;补课花费了家长很多钱,家长反对。但是他们不敢不补。中高考都以文化课成绩论高下,各级各部门都说不唯分数为上,不准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这是掩耳盗铃,厚黑到家了。最终的考核哪个不是以分数的?多一分则上,少一分则下。在补课成风的情形下,如不去跟风,极容易一下子就被摔丢几条街。补课费一分不能少的。家里穷没钱吗?给你的国家助学金,减免的学费书呢?拿过来,填上。
学生如果不去补课,双休日寒暑假能做什么?现在诱惑多,别的不说,一部手机就能毁掉学生的一生。他们意志稍微薄弱,大把的时间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浪费掉。家长让孩子补课,还有一个考虑是,填满学生的空余时间,使他们不致于玩得太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搞各类活动吗?大城市我不知道,我们这肯定不行。原因很多,单是安全一项,就让所有的学校望之却步。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不是死学,就是瞎玩,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进了高校也是这样的节奏,所以最终多数走向这两个极端。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看,家教有卖方买方,自由竞争,公平交易,应该得到宽容。但禁补的声浪一波高于一波。奇怪的是,上级禁止教师补,却没有限制学生去补。禁补的初衷是解放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举起木棍本来是赶学生的,现在却打在教师头上,不知道这是上级的一时疏忽还是故意放出一道活口来。于是,就有社会人员补课的变通做法,这样,学生的钱没有少交,任务没有减少,但授课的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不过,由社会人员成立办学机构,聘请在职教师补课是可行的,这庶几能弥补下缺憾。真让人气破肚皮,这明明拿教师过不去呀。教师永远当不了主子,在非教育的社会人员的保护罩下,他们的补课行为才变得合情合理。真是黑色幽默。其实也不幽默,这样做主管部门才能从补课中分得一杯羹,不再眼巴巴地看搞家教的闭着眼睛吃独食。难怪有的文件上不是说禁止有偿补课,而是说禁止有偿“家”教。
把教师踢出补课圈外,他们做什么去呢?法定的双休、漫长的苦夏怎么度过?那就去参加各类培训,内修充电。在他们看来,教师是有大把大把时间的,这是一个商机,要利用起来。先得找一个充足的理由吧: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知识要更新,观念要改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而能保证教师在学习的最牢靠手段是培训。你不能为学生补课,抽出身来让我给你补课。于是,各类形式的培训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不过,这样的培训也轻松,边做别的事边隔十分钟点一下播放,工作革命两不误;活动之类也不太麻烦,反正现在的检查活动永远停留在纸上,由他人事先编好,亲手誉写下便可,内容你可以不管,抄错一行两行也没有关系,没人会发现到的。所谓的专家检查是玩太极,把握好火候,掌握好度,不查怕闹,查紧了怕吵。批改审核是走过场,但也不一定,特别好的他们能看出来的,有一个教师从网上下载了转上去,结果果然被评为优等,还被请上去为别人作培训报告。
如果说学生补课有点效果,这样的培训是一丝效果也没有。为什么在冤声载道的情况下还能我行我素呢?一是培训的理由很充分;二是,有一定的利益在驱动,培训者如补课教师一样,口头上是为了提高教师水平,内心里想的是大把的培训费。这样的培训与网站之间有没有利益输送呢?也许有吧。不然,怎么有那么多的网站掺和进来,让老师无所适从。
当然,对培训我们也不可一概的否定。如果潜心下去学习,真能有收获。可谁有哪份闲心静性?学生补课为了考试,教师学好了为了什么?能改变命运,进城还是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外出培训教师们乐于参加的。一是可以玩玩,见见世面;二是可以与同行聊聊,交流学习。而这又不是培训内容本身所赋予的。只是这样的培训享受机会很少。
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因。马克思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教师的学习也要出于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如果系现实所需,教师会主动学习的,反正现在的网络资源很丰富。只是这样一来,培训去掉了,一些人就少了收入来滋润生活。就像如果去掉硬性摊派的报刊一样。
马云开了无人超市,有人反对;小黄蜂进了县城,有人罢市。因为它动了一些人的奶酪。但是社会并不会因为暂时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停下前行的脚步。家教能让学生与教师受益,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机制,屡禁也会不止;培训,如果还任性地白浪费教师的时间,强推也是消亡。
用林则徐版来说,就是:“苟利民生取舍以,岂因推禁避趋之。”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