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了,家长往往会怒不可遏。并且,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愤怒程度等同于爱孩子的深度。一边居高临下地说教,一边不断追问孩子犯错的细节和动机,妄图从事情的起源开始进行纠偏,开端,发现,高潮,结局。一路追问下来,一路愤怒升级。
倘若批评过程中,孩子保持沉默,家长的理解就是孩子态度不老实,就是对自己这个做父母的不尊重,就是对已经做错的事情没有任何反思之意。任何一条理解,都是怒火继续升级的助燃剂。
倘若孩子被逼无奈,进行陈述,其动机的荒谬,过程的混乱,前因后果的毫无逻辑,几乎是每一次家庭“审判”后父母得出的共同结论。面对如此无法用常人思维理解的各种“梗”,不继续愤怒继续教育继续升级,怎能展示自己负责任的父母形象?
孩子思维荒谬?逻辑反常?慢来,慢来,冷静一下,细细想来,其实,孩子在权威的震慑下,在恐惧的包裹中,在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胁迫一浪高过一浪的无助里,自保的本能,安全的最低层级需要都会自然产生;于是,掩盖事实,编造理由,慌不择路,慌不择言,就成了孩子唯一能确定的选项。
于是,有爱的父母的每一句肺腑之言针对的都是虚构的事实,句句掏心,句句落空,句句无用。
悲夫!我有爱的父母~~
何也?皆源于“没有给予孩子沉默的权利”。孩子不能沉默,只能胡说。
一个犯罪嫌疑人都能被告知,你有权保持沉默;更何况一个只是做错事情的孩子?自保是本能,是天性;尊重特定状态下逻辑混乱的孩子,反省自己爱心背后的任性,是每一个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