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经常看到她的朋友圈里发一些很励志、正能量的话。
“妈,你发的那些话都是自己写的?”怀疑脸。
“哦,有些是,有些不是。”妈妈不急不慢的说。
“我说啊,你写的真的挺好的。”
“是嘛,你不是说要多传递正能量么。”
真是我的好妈妈,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聊了一会之后,我说了自己很早就有的想法。
“妈,要不你也写东西吧。”
“写什么啊,在哪写啊。”
“你可以写在纸上,再给我看,我帮你发到网上。”
“嘿哟,还给我发到网上,我哪会写啊。跟你一样写日记吗?”
鼓励妈妈(她总是自黑自己上到了二年级)写东西这件事很唐突,因为在妈妈的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是不曾和“写作”有关的。
“嗯嗯,这样也不是不可以。”
“那是不是可以发到朋友圈,谁都能看到了。”
“你可以给自己起个笔名,就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越神秘越好。”
“怎么变得更加神秘?”(word老妈,真的是不懂就问啊)
我觉得笔名是写作的开始,所以先跟妈妈提起了笔名。没想到老妈很配合,说自己的笔名可以是“梦里的唯一”(这是她的微信昵称)。突然特别感动。为了“说服”妈妈,我给她说了几个例子,比如分享花卉知识的自媒体人坤哥。
“我能写什么呢?”蛮认真地问我。
“你可以写一写你遇到的这些农户,百姓肯定各种情况都有。也可以写一写你教育孩子的心得,毕竟现在和孩子成为朋友是一件难事,你这么能和我们年轻人沟通,分享出来的经验也许能帮到很多人。”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写我自己的人生,再写写怎么跟你爸走到一起的。”再次佩服word妈妈,无师自通。
“当然可以了,对,你就写你们的爱情故事。”我实在忍不住笑了出来。
和同龄的农村妈妈们比, 我妈确实多了一种年轻人的“求知”心,她喜欢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也愿意学习新的东西。但是这么快就能找到自己写作的方向,真的很难得。(尽管离妈妈真正写作,写她自己的故事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我还是很高兴她能接受我的建议。)
下载简书后,给妈妈说明了如何写、如何选择专题题、如何看自己的资料等操作。然后看着她选择了感兴趣的专题,然后评价一片文章。我的妈再次“打击”了我一通。
本以为她会先选择“婚姻”、“教育”等她们那个年纪会感兴趣的主题。
“妈,你看对哪个主题感兴趣就点哪个就行,就能看到对应的文章。”
“嗯,这个“大学生活”我喜欢。这个“想法”我也喜欢。再选个“教育”吧,这还有个“写作”,也选上吧 。我还喜欢“创业”和“互联网”,还有这个“想法”,行了就这些。“
选“教育”的话,我还能理解。但是“大学生活”、“互联网”怎么都选了呢?更奇怪的是,我妈是这样评价一篇讲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标点的文章:
“你看,这个人和我一样也不会用标点,写的也不怎么样啊。”
几分钟前她还强调说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用标点。
2.
为什么会鼓励妈妈“写作”呢?
第一,希望妈妈可以多一种爱好。
让她生活更加丰富一些。因为妈妈除了操劳家里的里里外外,很少有时间出去“玩”。过年的时候别人都聚在一起打牌,她可能还在忙。
第二,帮助妈妈再成长一次。
尽管妈妈是个很开明的人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但很多时候她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总是感慨年纪大了,记性变差了。而写作的话也许能帮她再成长一次,从零开始,慢慢的学习,有一天也会为此而自豪的。
第三,记录她的生活和故事。
在和她聊天时,我是这样说的:“妈,你写的这些东西很可能会成为咱们家的一笔财富。到了某一天,我可以拿给我的孩子看,告诉他这是奶奶写的,奶奶的故事。”
妈妈的生活不易,从小就受苦,这几年把我养大也不容易。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都是弥足珍贵的,那些岁月值得被记录。我可以听她讲述再写下来,但如果她自己写可能更真实,朴实。她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也是我希望记录的。
这一点也是有感于没有办法记录下爷爷的人生。
“如果爷爷也有记录的习惯多好呢,他经历了抗战以来我们国家所有的苦难,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