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学》第二章,第一个章节《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一、这章讲了什么
1、什么是“低水平勤奋陷阱”?
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就是低水平勤奋。什么是原始方法?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
2、为什么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因为这种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孤立的知识点,不是大脑擅长的事情。
3、为什么不擅长?
人们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不同的照片上的时候,是调用大脑内同一个区域的细胞来识别。大脑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
4、高效的方法是什么?
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连接。
5、这样还能带来什么好处?
可以将新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
6、怎么才能获得高效的方法?
一是记录,记录读书后受到启发的内容;二是寻找,寻找这些启发和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7、还有什么方法?
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法背后,是否有熟悉的知识?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8结论是什么?
读书的目的,是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二、看了这章之后,是否还有疑问
1、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是在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的题目上,可以隐约得出:所有的临界知识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的。读书的方法也已经给出来了,就是记录和寻找。再根据“临界知识”的定义——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可以推测出,发现临界知识就是需要在寻找知识联系经验的过程中,看看哪些知识能够联系到的经验更多,那么,这些知识成为临界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在这章节中,记录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而且似乎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两种读书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理论先于实践,就是先读到一个让人有感触的启发,然后再去联系经验来进行知识的验证;第二种方法是先遇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寻找知识。
从效率上讲,肯定是第二种方法更有效的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因为能力圈的基本固定,遇到新问题的可能性会非常的小,如果总是等着碰到问题再去看书,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机会也比较小,会成为不读书的借口。
我的理解是,第一种方法属于练习的范围,不必遇到问题,就是为了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而去学习;第二种方法属于应急,再找不到高人的情况下,或者说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完问题后,总结的时候采取的一种方法。两种方法都是把新知识纳入旧体系的过程,只是面对的场景不一样而已。
3、“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这句话说得太笼统了,我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去体会。
关于这点,我暂时是无法理解了,只能等待后面的章节来给我解惑了。
4、怎么记录?怎么寻找联系?
这都是这个章节留的暗扣,估计在后面的内容里会有。
以上为本章节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