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清单只有1本书,主题是麸质、糖和脂肪。
1.《谷物大脑》(美)戴维·珀尔玛特/克里斯廷·洛伯格
时间:9月20日
用时:9天
字数:?
感受:先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饮食治疗方面的书,对于认知功能障碍、头痛、糖尿病等疾病或许有缓解作用。书中主要思想是减少对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对健康油脂(如欧米伽-3脂肪酸)的摄入来实现保健目的。介绍完毕,接下来进入吐糟环节。
我个人刚听完这本书觉得真有必要看一看,看完这本书就觉得没那么新颖了。虽说要多吃脂肪,那也是指健康的脂肪,对于不太健康的脂肪,比如菜籽油,作者都提出最好不吃。我按照书上说的健康的油脂去超市网上询价,发现书里说的健康的油脂(特级初榨橄榄油、亚麻籽油、椰子油)都好贵的啊,而平常人家吃的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作者都提倡最好不吃,那这费用可真有点高。有钱人自不必说,像我们这种平常老百姓,想保健还真是不容易。书中说,吃无麸质的食物,主要是不吃小麦及其制品。可是每个人对于小麦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比如我)不吃面就难受,身体有需要,怎么办?这个作者也没有解释。作者在书里大量引用学术报告之类的文章,显得他很可信。不过我在此想引用我在罗辑思维《我们到底该信谁》那一期里听到的:“他(万维钢)说但凡是牵扯到医学,尤其是营养学,你最好就啥都别信……”“……他(万维钢)说我还可以跟你说一句更狠的,如果牵扯到医学和营养学,不仅是报刊杂志上的你不要信,即使他是权威科学家,甚至是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你也最好忽略它,甭管什么媒体报道的消息……”。具体是为什么呢,请参看罗辑思维那一期的视频(或者听音频)。我并不是说不相信作者提出的学术类文章,我只是仍然持怀疑的态度。作者提出,有些营养成分要通过营养补剂(营养保健品)来补充,因为生活中所需的营养成分太少,不足以维持人体最好的状态。对此观点,我的看法是,生病了,确实该吃药,可是像我们这种比较健康的人来说,把营养品当药来吃,每天充足地摄入,我还是很担心营养过剩,出什么问题。以前人们吃糖很少,觉得糖很好,可以提供大量能量,但是吃多了就得糖尿病了不是?而且作者也没说那些补剂吃多了会怎样,万一也有副作用呢?总的来说,这本书看看还是觉得比较有趣,你只需要挑你感兴趣的部分去喜欢就好,仅此而已。那我就分享一下我感兴趣的部分吧,有9点。
(1)减少麸质的摄入:尽量少吃或不吃小麦、大麦的加工品。
(2)减少糖的摄入:少吃糖,包括白糖、红糖、冰糖、饮料甜点等糖的加工品。这点我喜欢,因为我吃糖吃多了会头痛。
(3)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吃面食。这点我的理解是不要吃太多面食,因为容易长胖。
(4)增加DHA:可以吃深海鱼来补充,也可以吃深海鱼油/藻油这种保健品。DHA对大脑应该是有好处的,我也给我爸爸买了深海鱼油吃。我爸爸说他现在都觉得自己反应慢了(年龄大了好像都这样),我觉这种情况可以每天吃点保健品。至于说效果,我总不能让我爸爸每个月都做一套智力测试题来检查他大脑的情况。所以,要说效果,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DHA是有效果的。
(5)增加白藜芦醇:可以通过喝红葡萄酒来补充,每天一小杯。至于说一小杯是多少,看你酒量吧,反正我一天大概喝50ml-100ml,主要是尝酒味道,顺便保健。
(6)增加姜黄:可以通过吃咖喱来补充。如果你问,是印度咖喱好呢?泰国咖喱好呢?还是日本咖喱好呢?随便!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了。主要是享受美食,保健是顺带的。顺便一提,印度泰国的咖喱口味偏重,最好加入椰浆和盐来调味;日本口味的咖喱块无需放任何调味品,味道要柔和一些,因为加入了果泥。
(7)增加益生菌:书里说最好通过服用益生菌片来补充益生菌,因为乳酸菌饮料里虽然也有益生菌,但是加了太多的糖。这点我确实是同意的。
(8)增加椰子油:可以直接买椰子油来炒菜或者直接用勺子舀来吃。我买了椰子油,因为我很喜欢椰子油的香味。
(9)增加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吃冷水鱼和蘑菇来补充。不是所有在水里的鱼都是冷水鱼哦。冷水鱼是淡水中生活的鱼,一般认为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20℃,最适温度为12~18℃。(这句话来自百度)
推荐:可以一看。尤其是对营养饮食方面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