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
姓名:孙坚(文台)
生卒年:155?-191年?
籍贯:吴郡富春人(扬州)
势力:袁术集团
亲属:妻子-吴夫人;儿子-孙策,孙权;侄子-孙贲
1.战斗力高强
在讲董卓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孙坚,就是在平定凉州叛乱时两人曾经是战友,而在董卓讨伐战的时候,两者又是敌人,所以,我们来看看董卓对其评价:
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戆,诸将军宜慎之。——《后汉书·董卓传》
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董卓),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孤昔与周慎西征,慎围边、韩於金城……——《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山阳公载记》
(董)卓惮(孙)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这几段文字的评价都差不多,可以看出是一种正面评价,“戆”的意思是“愚”,但是还有“愣”,“勇猛”的含义在里面,这应该是一种贬中带褒的评价。而且的确如此,在这次战争中孙坚斩杀了华雄,击败了吕布。但是《三国演义》中将这两件事都叙述为关羽所作。
但是,另一方面的人,对其评价有所不同。
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孙)坚无礼。——《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王睿)以(孙)坚武官,言颇轻之。——注引《吴录》
注意,这个时候孙坚是长沙(荆州)太守,并非是一个“武官”。王睿则是荆州刺史,也就是孙坚的上级,而且这个人是世家大族。
(王)睿字通曜,晋太保(王)祥伯父也。——《后汉书·献帝记》注引《王氏谱》
这里能看出,世家大族眼中,是很轻视孙坚的。仅仅是认为其勇猛罢了。那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在于孙坚的出身。
2.出身卑微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孙)坚世仕吴,家于富春。——注引《吴书》
从孙坚的早年经历看来,他立过战功,但是职位一直很卑微,连县长都没当过。《吴书》所说的“世仕吴”大概只是作者的一种溢美之词,孙武之后更是无稽之谈。
孙钟,吴郡富春人,孙坚之父也。少时家贫,……种瓜为业。——《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引刘义庆《幽明录》
刘义庆的这种说法倒是还是比较可能,就是孙坚的出身很卑微。那孙坚是如何走向逆袭之路的呢?
3.轻侠
孙坚闻其(吴夫人)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孙)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吴)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三国志·吴志·吴夫人传》
这一段写的是孙坚早年的时候,想要娶吴夫人,但是被嫌弃,原因则是“轻狡”,这是一个十分贬义的词。
“轻狡”是什么意思呢?
要结轻狡无行之客。——《后汉书·杨终传》
(刘)昉轻狡,有奸数。——《北史·刘昉传》
上述能够看出,“轻狡”和“无行”,“奸”等连用,是个非常不好的词。
僄狡锋侠——《后汉书·袁绍传》
僄,轻也。——李贤注引《方言》
在吕布一章中我们其实已经论述过了,“轻”和其实就是“僄”或作“剽”就是劫掠财物。所谓轻狡就是僄狡,指的是那种打家劫舍的梁山好汉。
因为吕布一文中并没有明确出现轻狡,所以当时我没有将其定义。
但是在孙坚这里,可以明确定义,他是一名“轻侠”,也就是所谓强盗。而且是披着官职的强盗——这种事情在扬州并不少见。
(贺齐)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贺)齐欲治之,主簿谏曰:“(斯)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贺)齐闻大怒,便立斩(斯)从。(斯)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三国志·吴志·贺齐传》
扬士多轻侠狡杰,有郑宝、张多、许乾之属,各拥部曲。(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刘)晔曰:宝无法制,其众素以钞略为利。(郑宝没有法制,他的部下平素只知抢劫图利)——《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上述几条资料都是关于扬州地区的人氏,而且都提到了“轻狡”,“轻侠”等词。而斯从,郑宝等人也都是做事也都是强盗途径,而且,他们都拥有私人武装。大概孙坚的情况与他们差不到哪里去。
这正是开头一段提到的,吴家不想把吴夫人嫁给孙坚的原因,而吴夫人却说这样会“取祸”,原因就是孙坚是拥有私人武装的“轻侠”。
也正是这种原因《吴书》对孙坚早年的这种强盗行径有所隐讳,上引的这番对话,仅是为了赞扬孙策、孙权的这位母亲慧眼识英雄,力排众议,嫁与孙坚,这才被保留下来的。
(孙)坚乘胜深入,於西华失利。坚被创堕马,卧草中。军众分散,不知坚所在。坚所骑骢马驰还营,踣地呼鸣,将士随马於草中得坚。坚还营十数日,创少愈,乃复出战。——《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引注《吴书》
这段文字是孙坚跟随朱儁南征北战的时候的一段,说明孙坚和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不同,他自身是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这也是“轻侠”具有的特点之一,这后来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4.乱击
187年,长沙郡(荆州)区星反叛,为了镇压区星,东汉政府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就是要利用他的武装力量平叛。
(孙)坚到郡,郡中震服,任用良吏。敕吏曰:“谨遇良善,治官曹文书,必循治,以盗贼付太守。”——《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魏书》(你们只管好好对待善良百姓,好好处理官曹文书,按规矩办事。至于郡中盗贼,交给太守我负责好了)
孙坚表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平叛。这也可以解释之前为什么王睿是“以(孙)坚武官”。
不仅如此,孙坚还“越境寻讨”,镇压在零陵(荆州)、桂阳(荆州)两郡起兵的周朝和郭石,并援救“为贼所攻”的豫章郡(扬州)宜春县。
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于(孙)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孙)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吴录》
也就是孙坚凭借自己的军队四处讨伐,涉及了荆州和扬州两个区域,可以说是无视法规的“乱击”。这也很符合其“轻侠”的特点。不过问题是,孙坚这种乱击的目的是什么呢?
5.扩充兵力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黄)盖从之。(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三国志·吴志·黄盖传》
黄盖是零陵人,和孙坚一起“南破山贼”,应该指的就是孙坚镇压零陵叛乱的那次战斗,而敌人主要是“山贼”。
山贼这个词在讲曹操杨奉的时候也做过详细叙述。
大概就是居住深山和逃避赋役或避罪入山的人民,他们投靠大姓豪强,成为部曲、田客,即政府不能控制的私家领民。为了反抗政府征发,同时也是保卫和扩大其既得权益,大姓豪强往往拒守山险,组织武装,或公开起兵以反抗政府,从而又被称为“山贼”。
打败山贼之后:
强者为兵,羸者补户——《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其实就是说,攻打山贼就是政府和大姓豪强之间争夺劳动力或者说兵源之间的战争。从大姓豪强手里所夺得的山民,即充实兵源、榨取租税和征发徭役。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唐长孺《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收入《魏晋南北朝吏论丛》
所以,孙坚之所以到处乱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且还取得了东汉政府给予的乌程侯封号。以此为凭借,继续其接下来的大乱击。
6.大乱击
189年12月,反董卓联盟成立,孙坚也起兵响应。但是孙坚的矛头完全不是董卓,而是进行了大乱击的行动。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荆州刺史王睿。
(王)睿素遇(孙)坚无礼,坚此时欲杀睿。(王)睿曰:“我何罪?”(孙)坚曰:“坐无所知!”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后汉书·献帝纪》李贤注引《吴录》
孙坚面对王睿的质问,回答是“坐无所知”(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种标准的强盗行为,也就是其“轻侠”属性。
190年,孙坚迫使王睿自杀,与其常常被轻视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则是意图夺取荆州。
乱击的第二个目标则是南阳(荆州)太守张咨。
南阳太守张咨闻(孙坚)军至,晏然自若。(孙)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孙)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张咨),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张)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孙)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张)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初坚至南阳,(张)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孙)坚。坚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遣所亲人说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闻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六百人诣营省坚。坚卧与相见。无何,卒然而起,按剑骂咨,遂执斩之。此语与本传不同。——引注《吴历》
《吴历》和《孙坚传》中写杀死“张咨”的原因不同,裴松之也注意到这一点,最后写了一句“此语与本传不同”。从孙坚一贯作风来看,这两种情况均有可能——就是使用了某种不能上台面的手段。
比起之前镇压起义的乱击,这次孙坚直接向东汉政府进行了“大乱击”。
最终结果是,“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南阳被孙坚控制。不过很快就被交于袁术,而且荆州也落入刘表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7.四面楚歌
时董卓将欲废立,以(袁)术为后将军。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袁)术。刘表上(袁)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使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后汉书·袁术传》
袁术是著名汝南袁氏,刘表也是“江夏八俊”,当时名士。
(袁术)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汉书·袁术传》
初平元年(190),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后汉书·刘表传》。
另外,王睿是世家大族已经说过,而张咨也是名士。
当年董卓任用名士:
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后汉书·董卓传》
韩馥,刘岱,孔伷都是反董联盟的成员,张咨可能稍次,但是也是名士之一。孙坚斩杀王睿,张咨之后,必然会引发这些人的敌视。
而此时,刘表通过当地豪族蒯越、蔡瑁等人的支持迅速占领了荆州,并且示好袁术。目的应该是指向孙坚。
所以说,因为孙坚这种乱击的行为,引发众怒,把自己逼入了四面楚歌的境界,所以,他才会“引兵从(袁)术”,因为当时袁氏兄弟影响力很大。当然,对于荆州这块地盘,孙坚也绝不会轻易松手的,所以袁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令他攻打董卓,其实也是将其调离荆州。
后人洪迈的评价,也是比较合理的。
董卓盗国柄,天下共兴义兵讨之,惟孙坚以长沙太守先至,为卓所惮,独为有功。故裴松之谓其最有忠烈之称。然长沙为荆州属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王)睿举兵欲讨卓,(孙)坚乃承案行使者,诈檄杀之,以偿囊忿。南阳太守张咨,邻郡二千石也,以军资不具之故,又收斩之。是以区区一郡将,乘一时兵威,辄害方伯、邻守,岂得为勤王乎?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孙)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洪迈
8.豫州刺史
使(孙坚)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后汉书·袁术传》
孙坚攻打董卓率领的部队除了荆州士兵以外,还有豫州部队。而且:
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郡兵讨(董)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孙)坚于梁,与战破坚,生擒颍川(豫州)太守李旻烹之。——《后汉书·董卓传》
这次和孙坚一同作战的还有颍川太守李旻,这说明,豫州其实已经在孙坚的控制之内了,或者说,在孙坚和袁术联军的控制之内
这点也可以考察当时的豫州郡国的情况。
1颍川:李旻前文已述。
2汝南:孙香
(孙)策族兄(孙)香亦为(袁)术所用,作汝南太守。——《三国志·吴志·孙贲传》
这个孙香是孙坚族弟的儿子。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孙权妹妹孙夫人孙尚香名字的由来。
3沛国:舒仲应时舒仲应为(袁)术沛相……《后汉书·袁术传》
4陈国:袁嗣建安元年(196)春正月,太祖(曹操)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
大概可以看出,孙坚袁术两人应该是控制着豫州地部分区域。
9.抵抗袁曹
不久,反董联盟解体,孙坚尚未返回豫州,袁绍试图趁机占据豫州。派出了一个人为豫州刺史。
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㬂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吴录》
(袁)术从兄(袁)绍,因(孙)坚讨(董)卓未返,远,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坚豫州。术怒,击昕走之。——《后汉书·袁术传》
(袁)术遣孙坚屯阳城拒(董)卓,(袁)绍使周昂夺其处。——《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其功莫大,(袁)绍令周昂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令不得入,使卓不被诛。——注引《典略》
各个记载不同,袁绍所任命的豫州刺史有周㬂、周昕、周昂三种不同说法。三人是兄弟,至于到底是谁,史家历来争论不休。
初曹公(曹操)兴义兵,遣人要(周)㬂,㬂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孙)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会稽典录》
这里还提到周氏兄弟与曹操关系密切,所以这次对豫州地攻打其实还是袁曹集团的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10.将星陨落
守住豫州之后,孙坚开始意图攻击荆州,与之前不同,这次袁术是支持他的。原因当然不言而喻了。
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刘)表州,使坚攻表。(孙)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三国志·魏志·刘表传》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孙)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黄)祖军士所射杀。——《三国中·吴志·孙坚传》
这次夺取荆州的战争,孙坚本来是节节胜利的。他的战死,由于单骑出行,为流矢所中,出于偶然,不是战争失利。
但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作为全军统帅,主要在于运筹指挥,但是他还是单骑出行,这种偶然还是因为其“轻侠”性质引起的。
不过还有一点记载问题,就是孙坚死亡的年份,这里写到孙坚死于初平3年,即公元192年,但是裴松之作注写到:
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
以此来看,孙坚应当是死于初平2年,即公元191年。
至此,又有一位三国人物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为子孙留下的资产并没有因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