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妒英才之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初唐四杰之首,他即兴创作的《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第一骈文”,他的一生有多可怜?
王勃是个当之无愧的天才。他六岁能作诗。九岁时读《汉书》,写了十卷《指瑕》,指出了原著的错误之处;十岁饱览六经;十二岁,他跟随名医曹渊学习医学。十五岁便上书宰相刘祥道,抨击大唐军政,被誉为“神童”。可见王勃很有治世之心。
十六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知道王勃才16岁,被唐高宗连声称赞,称为“大唐奇才”。
十七岁,考公务员,应“幽素科”考试及第,王勃未冠而仕,授“朝散郎”,成了整个朝廷年纪最轻的官员。
他的人生一开场就像是开了挂,前途发展不可限量。他满怀抱负,甚至给自己的朋友写一首告别诗,尽显豁达乐观气质,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然而,王勃短暂的一生并不顺遂。就在他刚想做事的时候,命运给他开了一个接一个的玩笑。
王勃不久就被派到沛王李贤府上担任修撰,主要职责是陪李贤读书。当时,沛王李贤还只是个贪玩的11岁小男孩。
那时社会上很流行斗鸡游戏,民众平时多以此为乐,沛王和英王也喜好此游戏。有一次,他和英王李哲(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在一块儿斗鸡,王勃为了助兴就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年少轻狂的王勃不知他已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这本是写的娱乐文章,不料却被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欲挑拨两位皇子之间的关系。当政者唐高宗信以为真,勃然大怒,将王勃调离京城,一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才子王勃竟沦为罪臣,令人唏嘘。
王勃因为文章出名,也因为文章获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知识分子的仕途和生死只在于君王的喜怒哀乐。这一贬,王勃的政治之路基本就断了。
然而,命运对他的捉弄还远远没有结束。回到长安后,他入朝为官的心,已渐渐冷了。听说虢州(今河南)多药草,他便设法谋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参军,是品阶为官员里的末端。算是半隐避世。
可是,在虢州这个小地方,王勃的光芒还是太耀眼,在这里太格格不入了,很快就招来了杀生之祸。
参军期间,有一个官奴“曹达”,犯了罪逃跑,王勃仗义私藏,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就把曹达给杀了。这桩案子被判的很蹊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居然会杀人?据史书记载王勃是因为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被人设计构陷。这事已真假难辨了。 不管真相如何,王勃因此入狱被判了死罪。
就在王勃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时,适逢唐高宗更改年号,天下大赦,就此逃过一劫。
但王勃的父亲受牵连,被贬到南荒之外的交趾(今越南北部)。
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很大。第二年,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但此时的王勃已视官途为险途,决定弃官为民。心生有愧,他计划去交趾看望父亲。但,他绝不会料到,此去交趾,只有去程,没有归程。他也不知道,此行途中,他将迎来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那是秋天,途经洪州(今南昌),洪州都督阎设宴作序,他即兴创作的序成为“千古第一骈文”。
在《滕王阁序》里,王勃自比历史上的一系列失败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尽管这些历史名士有才华,有名望,有思想,但仍然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而我,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哪怕命运对他翻来覆去地折磨,他在这篇文章里依然写到了自己的豁达和抱负。
离开洪州后,王勃继续南下终于见到了自己困窘的父亲,久别重逢,仅有短暂的相聚,再别竟是生离死别。王勃探望父亲乘船返程之际,正值夏季,海上风急浪高,王勃不幸落入海中,溺水身亡。
那一年,王勃才27岁。
那年的冬天,长安下雪了。而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早已红遍长安,人人传颂。当唐高宗读到《滕王阁序》一文时,不由拍案惊叹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唐高宗兴冲冲地想要召王勃再次入朝为官。他对太监说,王勃现在在哪,快把他找来!
他旁边的太监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回陛下,王勃他,已经落水而亡了!
只见唐高宗叹了一口气说,可惜呀。
如果王勃不是早逝,或许,在整个唐代诗坛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得依次靠后了。
可惜呀,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