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五,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可以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敢”想
这个呢是孔子的自传。
论语里面立志有三个对象,立志学习,立志行仁,立志求道,这个志是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指的就是读书人的心意就是他的志向。
三十而立有两个意思,一是不学礼,无以立,是指在三十岁时,孔子已经把礼仪、礼节、礼貌都学到了,做好了。第二个意思也代表就业,就是说在三十岁的时候,有一定的专长,能够立身处世。
四十不惑,孔子在论语里面,有两次被学生请教什么是迷惑,他的回答无一例外都谈到情感上的问题。第一个是你爱一个人,希望他一直活下去,你恨一个人,希望他立刻死去,对同一个人又爱又恨那就是迷惑。第二个呢,就是一时的愤怒忘记了自己的安危,甚至让父母亲跟着受累,那也是一种迷惑。
很多事情呢,都是有因就有果的,它的发生都不是偶然,人是有理性也是有情感的,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情绪,理解因果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