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景象限
当生活的琐碎、身体的不济和工作的忙碌叠加,脆弱的神经开始启动,不自觉想要怨天尤人,怪婆家不够体恤自己,怪某人不够成熟自律,恨自己生孩子前没有多积累一点资本,以致现在想充电却时间紧张,无奈之前脑子里进了多少水,如今就有多少泪……
能力不到,只能忍耐。忍着忍着,看着学着,心态也渐渐开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外人多数只能也只想看到结果,会有几人在乎你如何艰辛地与生活过招?所谓“生活对成年人没有‘容易’二字”,每个人都有其难处,又如何能叫人总是体谅你的不易?
而生活总是这般奇妙,当身处其中感觉百般艰难和无奈,却没有因此而放弃,慢慢走着走着,在沼泽般泥泞的道路上渐渐看到希望,连自己也会佩服自己——再痛再难也没有放弃原则。尽管工作与家庭很难平衡,但自己始终尽心尽力,耐心育儿、认真工作,没有因为辛苦而放弃纯母乳喂养,没有因为劳累而放弃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更没有避重就轻把孩子甩给公婆,即便再艰难也没有动摇过要亲自抚育孩子的念头,因为我深深体会过留守儿童的辛酸。
最近教唐诗,学生底子薄、意志薄弱,遇到这种需要功底、需要耐心解读的文体就犯懒。不愿花功夫去理解、记忆,短短一首律诗,学一节课不算,给几天时间还背、默不下来。一方面是我也没有做到顺手拈来的渊博熟稔,一方面是他们懒,还有一方面,也是他们认识不到背、默的意义,认为会背诗没什么实用价值。甚至有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质问:毕业后去求职面试,难道人家还会要你背诗?我说背诗是没什么,但如果你很会朗诵,不也是一项才艺吗?
对,很多学生(家境还不差)就是这么现实,认为如果可以一边赚钱一边读书最好,没认识到要学到真本事,必须花大量功夫广学博览、揣摩钻研,而不是花一点时间死记硬背只达到最低要求(背、默)就足够的。功夫下得不够,当然只能学到一些皮毛,比如会背、默而已,这样的学习当然作用不大啦!
读诗,不仅要解其言,就是理解内容,还要知其意,懂得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好诗往往含蓄曲折、用意颇深,往往用各种含蕴深厚的意象、艺术表现手法,使语言新鲜生动、形象鲜明可感、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以,懂得诗人的意思还不够,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写了什么(炼字、意象、音韵)还不够,还要知道诗人是怎么写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么写的好处在哪里(艺术效果如何)。而这种探寻玩索,就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
锻炼思维有什么好处呢?讲着讲着灵感突然产生,我诌了一个段子(当然也是受之前看到的一个段子启发而想到),引起了学生一点听课的兴趣。我说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颜值(容貌)是成本,能力是资本,修养是根本。气质是品牌,才华是招牌,思维是王牌。”(课上说的是“容颜是资本,才华是根本。气质是品牌,思维是王牌。”)
资本不足,王牌也不强,那就修炼根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