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差不多5年,已经达到了10000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甚至连主管都没当上。”
说到10000小时定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有些人就存在上述质疑的态度。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像我这样后知后觉的人是最近几年才听说,直到最近在读时间效率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张萌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册》,才对这个万能定律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实,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就是用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统计10000小时。如果只是凑够10000小时就能量变引发质变,那所有工作10年的人岂不是都成了领域专家或顶级大师?
正如萌姐所说,10000小时定律不适合去做那些简单的、重复的、机械性的劳动,比如洗碗、拖地等,这些事情做的时间再长,也不会产生任何经验性的价值。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格拉德威尔。
《异类》是他写的一本著名畅销书,这本书讲述了10000小时定律,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你需要不停地重复训练,练习得越多,你就越有可能达到这个领域的巅峰。
他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10000小时定律的法则,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想要完美地掌握某项复杂的技能,就需要一遍又一遍艰苦地训练,而且这个练习的时间,必须达到最小临界值——10000小时。
10000小时定律的成功代表大画家达·芬奇,据说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10000小时,奠定了坚实的基本功,练就了独特高深的艺术造诣,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好10000小时定律来修炼硬本领呢?
在《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中,萌姐介绍了九大招式——目标法,量化目标法,技能整合法,准确模仿法,设置里程碑,抓住机遇,设置反馈与评价机制,坚持好习惯,自我激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其中的准确模仿法。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
比如在我们小的时候,会经常模仿大人们说话,模仿他们的动作,有宝宝的朋友可能会更有体会。记得在我外甥女两三岁的时候,就学着大人的模样穿上她妈妈的高跟鞋,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
再如学生时代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总会让我们临摹字帖,这也是模仿的环节,是学好书法的必备环节,很多著名书法家最初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通过模仿,不仅能够复制他人的行为,而且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更加高效便捷得学到某项技能,提升自己的水平。
萌姐认为,准确模仿法包括三大部分,它们缺一不可,需要在同一维度按照顺序一一进行。
方法一,攻读相关领域的工具书。
读工具书能够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一个学科的书籍。我们可以请在某个领域具有10000小时以上训练的人,来推荐这个领域的书。
例如在笑薇读书营时,笑薇老师最初推荐我们阅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快速阅读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等,像这类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书籍,重点章节更要精读、多读。
方法二,找寻跟随模仿对象。
即以人为师,向他人学习。比如关注你所膜拜之人的微博等账号,或者读他/她的书或文章,如果有幸得到他/她的关注,可以选择在适宜时间或场合向他/她请教等。
比如我很早就关注了笑薇老师的官方账号,后来又报名了笑薇老师的书评写作班,这样就可以更近距离地向老师学习和交流。
方法三,深度研究模仿案例。
在读书或向他人学习过程中,我们肯定会了解到很多相关案例,它们会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不妨建立素材库或收集瓶来积累。
比如在书评写作方面,也需要定期积累素材、收集金句,还要学会拆解优秀范文。笑薇老师曾告诉我们,如果学习书评写作有捷径,那么一定是学会拆解优秀文章,去分析和学习其中的写作思路等。
很喜欢倪萍老师在《你好生活2》中说的一句话:当你年轻,当你有能力挑50斤的时候,就不要捡10斤的。
当下即是最好的奋斗时光,趁我们还年轻,不妨运用10000小时定律多学一项硬本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持之以恒,刻意练习,你也会从新手变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