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白這個名字好似很早以前就聽說過,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哪裡聽過,就是覺得熟悉的很。感覺應該是一位很清新淡雅的人。今日莫名的覺得煩躁不安所以就在書櫃里找能看的書,主要是想找本小說看看,不想看專業書籍,不想看散文,就想看有著一篇完整故事的小說。最後挑到了這本,果然沒有辜負我地期待。本來只是想看看幾十頁轉換一下心情,但是最後卻是一口氣全部看下來的。
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講述一名叫王廷彪的捕頭被人陷害入獄,說他與秦氏小妾玉娘通姦并殺害其夫盜走了150兩銀子。在二人準備遠走高飛時被漣陽縣的捕快們抓獲。被判為一名謀財害命的重犯。因為王廷彪是槐陰縣的捕頭,所以最後決定由槐陰縣的知府來進行最後的判決。在押解的途中,兩位從槐陰縣來的官差,此二人都與王廷彪關係很好,其中一人欲在中途放他逃跑但是卻被一群匪徒半路追殺,二人都死于匪徒刀劍之下,而王也被迫跳崖。跳崖之後被一寺廟方丈所救。此中有兩段禪特別值得注意,第一段就是七日后王廷彪在身體康復后想知道他為什麼成為一名重犯,想知道他過去的生世是什麼,因為他在醒來后忘記一切前塵往事。方丈問他:「你要走了嗎?」「弟子傷勢已經復原,可以下山了」王低頭達到。
「是要去槐陰縣嗎?」
「既然是要解送槐陰縣,想必在槐陰縣有弟子的官司,這一去就明白了」
「明白什麼了?」
「明白弟子究竟是誰了。」
「明白了又怎麼樣?」
王廷彪回答不出來,方丈最後只說了聲「又要下雨了」
之後老和尚又問道「你是一定要走嗎?」
「留在這裡也無所事事」
「把你自己認明白了,又怎樣?」
「以後如何,不得而知,只是想去」
「你既然是解送得囚犯,又帶著十幾斤的大枷,料必是死罪」
「縱然不免一死,也要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要知道為什麼?」
「不知道」
最後主人公還是回到了槐陰縣調查真相。當我看到上面的對話時我不禁也在反問我自己“明白真相又怎樣”“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嗎?”我得出的答案是和王一樣即使明知是條死路也要明明白白的活著,我一定想要知道為什麼!佛家常說世事無常放下執著,可是人的執著心怎能做到輕易的放下,必得經歷一番才能看破吧。
在回到槐陰縣后隨著主人公的調查謎團一點一點被揭開,原來他之所以被漣陽縣的官差抓住是中了槐陰縣的同為捕頭的馬士弘的圈套。馬為什麼要設計陷害他呢?是因為王懷疑了馬在盜取某廢宅里的三十萬兩銀子。馬又告訴王他的妻子和他好友西門柳有染所以約了他去漣陽縣的某座橋等西門來個君子之戰,誰知西門柳沒等到,等來的是欲尋死的秦氏小妾貌美如花的玉娘。而王又知道玉娘和西門柳的情史覺得跟著玉娘就會遇見西門柳,誰知等來的是一群官差。而他又恰巧在某賭坊贏了150兩銀子,被殺害的秦氏又偏偏失蹤了150兩銀子。就這樣在無意中和有意中他被認為殺害秦氏證據確鑿而被收押入牢。這就是所謂的“緣起”。
在找尋真相中,他的記憶一點點的恢復,同時衙門趙大爺的女兒趙小蝶也向他表白此生非他不嫁。偏偏馬士弘喜歡趙小蝶,所以最後在小蝶發現兇手可能是馬士弘而馬就直接綁架了小蝶。馬和他的六位兄弟們,除了老二槐陰縣的首富西門柳(因為馬威脅他要告發他和王的妻子細娘的姦情而迫使他加入他們的匪團)是被這群匪徒殺害外,在最後一戰中其他六位都因為各種原因相繼死去。
最後的一副畫面就是馬買來的火藥即將爆炸,而馬也拼勁最後一力欲將匕首刺進主角的身上,小蝶也在那一刻擋了這一劍。在一陣轟雷聲中主人公突然驚醒,原來在槐陰縣的一切都不過是南柯一夢,是方丈為了讓他看清“緣”而編織的一個夢。即使主人公知道一切皆是夢,知道所謂真相不過是執著,也亦決然的要去槐陰縣走一趟。此時方丈說道:「業因緣在,業因緣絕,因明因顯,緣起緣滅。」王廷彪仍是要去,老和尚問:「終是要去?」
「畢竟要去!」
「何謂畢竟」
「一切法相皆由身顯。」
故事的結尾停在來主人公離開的身影上。最後真正的槐陰縣故事是如何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從這個故事中想訴說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緣起緣滅」我們該當如何去理解?作者雖然深受佛學思想影響,在其他人的序言中有介紹。但是他是個文學家,不是禪者,所以在最後我們看到不管如何王廷彪都想去到槐陰縣走一遭探個究竟,只是此時的探究竟和前次的探究竟心境已然不一樣。于禪者而言,世間萬象皆是緣起性空,是不真實地。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執著于不真實地虛幻世界呢?!而于文學家而言,七情六慾更加真實,經歷塵世間各種感情這個過程更加令人迷戀,縱然知道結局,也要體驗一番探個究竟。在兩次老和尚和主人公的對話中似乎能領悟到什麼,但最終我還是沒能抓住那細微的情感,那一念瞬間閃過又瞬間消失。「一切法相皆由身顯啊!」明知是空,也要去體驗一番,只因真諦在俗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