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概况
身处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如电光火石般迅猛,不肯停歇,我们常常被事务缠身,慨叹着时间总不够用。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就变成了多数人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市面大多数时间管理的书籍和课程都告诉我们,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将时间的瓶子装满石头,如果可以,再装沙,装满沙之后,还可以再装水。
于是,我们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热血沸腾地为此列出了详细的执行计划,然后把它们分解成各项任务,填满清单,精确到每天的每个小时。
于是,我们开始冲着每一分钟使劲,即便是在某个情绪不佳的时间段,也逼着自己去完成清单上的事情,并且安慰自己说,做了肯定比不做好。
做了真的比不做好吗?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同于电脑或机器,这种单方面地靠着和时间较劲死磕,既不现实也逆生理,更主要的它还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陷入深度的自责和焦虑。
既然单凭一己蛮劲效果甚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修正呢?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作者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在面对一件事情时,怎样才能把身体调整到一种最佳状态,进而对事情进行高效地处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乔西·戴维斯,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神经学领域。在书中,他提出了五种策略,帮助我们通过提升身体效能,创造出高效时间去完成重要的事情。
了解了这本书和作者的基本情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乔西博士的新方法吧。在这里,我将这五种策略整理为以下的四个方面。
一、关注觉察点,无我不如自我。
什么是觉察点?
觉察点,它发生在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要开始做第二件事情之前的切换空隙。因此,觉察点也可以被叫作切换点或是停顿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节点。比如,当你吃完晚饭时,要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是陪家人聊聊天呢还是给客户打一通电话。
为什么要关注觉察点?
答案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偷懒吖。什么?大脑还会偷懒?是的,你没看错。
其实,大脑的设计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学习,所以大脑这个家伙不喜欢操心,因此当我们在生存无忧的情况下,要做出选择时,大脑就会把决定权交给一个叫作基底核的部下。
这个部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迅速搜索到我们之前的行为习惯,指引我们去执行。
换句话说,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不经大脑的,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比如,你正在读书时,忽然被身边的同事打断,处理完同事的问题,你还是会继续读书。
这种不假思索的,只是条件反射似的反应,会让我们时常被工作的惯性带着跑,进而错失很多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能够让自己有意识地决定下一步做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怎样利用觉察点呢?
首先,我们要重视一天中所遇到的任务切换间隙和每个被人打断的时刻,不要忽略它们。
其次,当我们完成一件事情,或被他人打断后,要让大脑冷静一番,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接下来的工作值不值得,能不能够换种做法,而不是轻易的被习惯所暗示牵引。
最后,除了日常工作,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一些觉察点。比如,再过几个月就要迎来毕业季,与其匆匆忙忙地投简历、跑宣讲会,不如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去往的方向。
二、管理心理能量,效率不如效果。
什么是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也叫情绪能量,当我们情绪能量高时,完成事情的效率就高;当我们的情绪能量减弱时,就会萎靡不振,做事的效率就低。
简单点说,心理能量就像汽车的油箱。在行驶的途中,汽车的油箱会逐渐地消耗,同样,我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会消耗心理能量的,任务和压力越大,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为什么要管理心理能量?
回答这个问题前,请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在行驶途中我们汽车的油箱耗尽了,会怎么样呢?
会无法启动,会对油泵造成损害,是吧。我们的心理能量也是一样,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它作用在我们身上的表现就是迟钝、发呆、让我们注意力游走,不能进行深度地思考。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重要的任务等到心理能量快要耗尽的时候才做,即便是完成了任务效果也不会好,对吧。
比如,我们早上到单位通常都会先刷一会朋友圈,再和同事聊几句家常,等到想起还有一项企划案要做时,精力已经耗掉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要用不那么充沛的精力去完成重要的事,效果自然就会打折了。
所以,衡量我们是否高效的标准,不是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地做了多少件事情,而是在这一天当中,我们在状态最好的情况下完成了多少关键的任务,收到怎样的效果。
怎样管理心理能量?
作者在书中指出,想要实现高效,关键在于要按照我们的生理节奏进行工作。
首先,身体在不同的时间段,状态也会不同,有的人是夜猫子型,到了晚上才开始兴奋,有的人是白天工作型,有的人是早起型,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兴奋时间段,这很重要。
找到了自己的兴奋时间段,接下来,我们需要把一天的待办事项分成两种:重要的和机械的。然后将“机械”的任务放在疲惫的时候去完成,将“重要”的任务放在能量充沛的时候去完成。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头一天晚上,为第二天的事情做好准备。比如,第二天上班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早餐,有什么样的安排,然后依据这些列好每天的待办清单。
三、理解注意力,用蛮不如用巧。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程度。
为什么要理解注意力?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你有没有认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是一种缺陷呢?第二,你是不是也是常强迫自己在走神的时候保持专注呢?
市面上很多时间管理类的书籍都反复为我们讲述了应该“如何保持专注”,却很少有作者告诉我们,不能长时间集中是大脑本身的特点,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一件正常的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生命体的我们,不同于机器,想要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专注,是不可能的。
另外,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情,我们的精力和心情都会下降,如果我们强行集中注意力,不仅对当前的工作起不到任何帮助,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怎样利用注意力?
书中讲述了两种解决的方法:
一种是让自己主动地走神。当我们专注一段时间的时候,有意识地让自己停下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换换脑子。比如,在专注工作2小时后,我们可以起来走走,看看窗外的风景。
另一种是觉察注意力。当我们无法集中的时候,不要去控制自己,不去试着把自己拉回来,适当地走神,不仅可以激活我们的左脑,休整我们的右脑,还可以激发一些创造力。
关于这点,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比如:我们思考了几天的问题,突然在洗澡时想通了;我们想了几天的创意,突然在看电影中得到了启发。
四、策略饮食和运动,无序不如有序。
《黄帝内经》中写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佳”。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怎样通过饮食、运动、环境这些小细节,打造高效的两小时吧。
1.饮食
大多数人在吃东西前可能只会想到两点:一个是它的味道怎样,另一个就是它健康吗?我们很少关注和在意自己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需要补充什么样的食物。
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那就是策略性的饮食也会提升我们的做事效率。比如,如果我们想短时间内保持大脑高效率运转,就可以吃一份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如果我们想长时间保持专注,就千万不要碰含量高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薯片和面包。
另外,及时地补充水分,也很重要。因为长时间缺水会使人易怒、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2.运动
你是不是也认为只有要减肥的人才需要运动呢。实际上,科学研究显示,经常运动的人,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延缓衰老。
但是,我们平时都忙于工作,究竟怎么做才能抽出时间去运动呢?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少量多次,比如,在工作休息的时候,站起来活动活动肩膀,抬抬手臂,也可以在下班后适当轻量的运动,比如半个小时的快走、慢跑。
3.环境
我们都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调整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让环境为我们服务。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两个策略:第一,如果我们想绝对保持专注,就找个安静的地方,把最核心的工作做完;第二,如果想让大脑保持活力,我们可以在工作场所,挂一个蓝色的窗帘,或者把电脑的桌面背景设置成蓝色。
总结
我们今天聊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每天高效两小时的四种策略。
我们聊到了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运动和饮食,创造好的环境,管理好心理能量,利用觉察点,将最佳的脑能量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常常以为时间管理的秘诀在于分秒必争,却往往忽视了这些细节同样也会影响做事的效率。用最佳的生理状态,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
结合咱们今天聊的话题,大家不妨也来实践一下吧。
第一,在两个任务的切换期间,找到自己的觉察点,考虑接下来要做的这件事是否正确。
第二,结合自身的作息规律和精力状况,想想,你打算把哪个时间当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
第三,给自己一周的时间,用状态最好的时间去完成那些重要的事情,然后每天写下总结。
最后,祝大家word hard ,play harder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