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房地产跟基建双重大国的中国,用工量是全世界之最,差不多是欧美的总和,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多参观建筑的话,你恐怕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了,你能看到通常都是超过一般用人单位招聘年龄的群体即40岁以上的群体。
为什么?因为建筑企业的用工制度出了问题。
2001年建筑业改革成项目法施工,什么是项目法施工?
项目法施工源头是20世纪资本主义美国
的劳务派遣,别名,员工租赁 ,建筑特色称谓,劳务外包。性质,临时工。
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也是很有区别的。
劳务外包对象可以是个人。劳务外包单位对劳务承担单位的员工不承担任何责任。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违法的后果,违约人只要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赔偿也是民事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必须是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人”,对象是实体。违法的后果,必须按劳动合同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美国,就是劳务派遣用工是主流用工制度,而是补充用工制度,往往是被派往从事的工作是替代客户公司因为度假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不能工作的员工。
在我国,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已成为企业用工制度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用工形式。
总之劳务派遣就是“招人不用,用人不招”。
为什么我国的企业都喜欢用劳务派遣用工制,建筑企业都喜欢用劳务外包用工制呢?
中国著名劳务学家、中国劳动科学院副院长王通讯教授提出“对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他说:“如何用工人、现在有三种.现象:一是养人用人;二是养人不用人;三是不养人而用人,对用人单位来说‘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追求工人‘为我所用’要比‘为我所有’有利得多。”实行劳务派遣制,使用人单位在工人使用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种新的用人理念得以实现。用人单位只需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一份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劳务派遣机构把合适人员派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只负责对工人的使用,不与工人本人发生任何隶属关系。
王教授这通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某机关单位需要数名文职员工或保安,如果是本单位自己招人用人的话,即要养所招所用到老,换句话说就是要负责所招所用人的住房,医疗,孩子的教育等等,成本超高,我就假设一万元一个月一人吧。
如果向小的,私人的劳务公司租赁文职人员或保安的话呢,就什么都省了,本单位想用人,就向劳务公司出一笔租金比如一人一月6000元,全部搞定。不想用人了,给我滚蛋,两不相欠,两不相扯。多简单。多轻松。多爽。
由于用人单位摔包袱,劳务公司或包工头就遍地开花了,有了生存环境啊,劳务公司招人不用,全部出租,假如招一保安一月4000元,用人单位给的租金一保安一月6000元,这样劳务公司每出租一保安,每月就能赚2000元。劳务公司或包工头也活了,欢了。
2001年之前,我国用工制度基本上都是“养人用人”制度,即工人们都有固定的单位,固定的住房,子女有固定的学校就读,生病受伤了有职工医院可以治疗,每年有一定的带薪假期,老了退休不但有退休金,还能让一子女顶职。
如今的建筑工采用的全部都是比劳务派遣更黑的更狠的劳务外包,即王教授的“不养人而用人”用工制度,即俗话说的,“只要马儿跑得快,还要马儿不吃草”。
所以,建筑工全部都是临时工,全部都是无任何保障,全部都是低的不能最低的工资待遇,拖薪欠薪情况严重,拖薪欠薪还只能自认倒霉。…
这么狠的用工制度,聪明而又信息灵通的九零后,为了避免压榨太深,所以,集体逃离建筑工地!
劳务外包或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是一种近视眼制度,弊端太大。
最坏的弊端是不利于培养国内的市场。
为什么不利培养国内的市场?
市场是通过消费体现出来的,扩大市场就必须扩大消费,要扩大国外市场就要扩大国外消费,要扩大国内市场就要扩大国内消费。
扩大国外市场通常采用的方式,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国外市场,积极购买输入国的国债。例如,中国以最低的价格向美国输入产品,又最大限度的购买美国国债,这就相当于中国借钱给美国,让美国最低价格购买中国的产品。
以上是培养市场的正常方法,也是最合理的方法。中国对美国就是用这种方法培养了40年,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大的外国市场。
如果真的想培训国内市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可惜,中国对美国扩大市场的时候,40年来一直坚持消费论。可是,到扩大国内市场的时候,用的不是此消费论,而是另外一套理论---需求论。
需求论,拉动内需,换句话说,就是在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上压榨你。所以,作为中国人,你懂的,我就不多说了。
所以,九零后为避免压榨,也只能逃避,也只能非暴力不合作。
所以因为你懂得不可描述的原因,我只能下一个你是否能听懂全靠运气的结论。中国在用压榨劳动力把商品价格压到最低,又用独有的拉动内需法,迫使劳动力必须承受此压榨,最后用压榨的钱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跟补贴企业拉低产品价格,最后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大的独一无二的国外市场,欧美市场。然后特朗普……,然后刘鹤……,然后中兴……,然后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