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冻米糖
流年似水,年真的近了。乡村的街道上,早已张灯结彩,充满了浓浓年味,诱人的食品是应有尽有。就说这炒米糖吧,可是我儿时的最爱了,看到各种口味的:芝麻的,花生的,芝麻花生的,也有纯炒米的,看着非常的诱人,吃起来香脆,美中不足就是太甜,怎及我儿时的冻米糖?
儿时的冻米糖的制作,可谓纯手工。先要从山芋糖说起,提前育好麦芽,烀好山芋,揣成芋泥,然后将汁倒入大锅中,大火烧慢慢熬,汤汁在锅中沸腾滚滚,从早上熬到晚上。
待到傍晚糖也熬好了,盛起来装在大铁盆子里。锅里还剩下一点点糖稀,又铲不下来,就只好倒入事先炒好的炒米,然后用铲子搅拌,待温度适可时,用手捏成糖团子,我那时可算是个小馋丫头,得知熬糖时,心里就盘算着晚上有糖团吃了。捏好的糖团吃在嘴里嘎嘣的脆,又香又甜,没加任何的添加剂,贪吃的我吃多少都不厌。
糖稀熬好了,小孩们就巴望着打糖的日子了,心中默默的倒计时,大约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大人们终于开始了这一项工程。我心里一阵窃喜,事先准备好炒米,请来会打糖的师傅,将糖稀倒入柴锅里熬化,待沸腾后倒入适量的炒米,不停的搅拌,也可倒入一些炒好的黑芝麻、花生、这样糖的味道更香。
擦洗干净抽屉,将锅里裹了糖稀的炒米盛入抽屉里,用木锤整平压实,再翻倒在大桌上,经过抽屉这个模具的整形,这时的糖坯子是长方形的,冷却得差不多时,再用菜刀切成长条形,然后再把每个长条切成约一厘米厚的薄片,摊在簸箕里,待冷却后,这香脆的炒米糖就制作完工了。我那时实在嘴馋好吃,此时不知背地里偷偷塞了多少片糖到嘴里,肚子吃的鼓鼓的,甜腻了。
一片片炒米糖最终是存放在铁箱子里。怕它绵了不脆,我家常常是在炒米糖里放一些炒米,这样保存,确保吃起来香脆。父亲怕我们姐弟三人吃东西没有分寸,把糖当饭吃了,就悄悄的把炒米糖放入装稻的大柜里,这大柜的盖实在重,凭我那时的力气,是无法揭开的。因而我只能望糖兴叹了。想吃糖就变着法子讨好父亲、或者盼望着家里来客,当客人走后,我将糖装在口袋里边吃边伙伴们玩耍,很是享受惬意。
有炒米糖的岁月是甜蜜的,可惜只能在记忆里找寻了。现在街上的糖品种繁多,可我再也提不起吃糖的兴趣,或许是我已过了贪吃的年纪了吧,但偶尔也有童心未泯的时候,今年有一次也曾聊发少年狂,看到抖音上直播农家山芋炒米糖的制作画面,一时嘴馋了,问起客服是正宗的山芋炒米糖吗?客服回答说绝对!味道非常的正宗。于是索性下单买了两斤,货到时迫不及待的打开,一品尝,味道太甜了,无信的商家,仿佛加入的白糖不要钱似的!唉,实在感觉无奈!谁说姐是真的嘴馋呢?姐怀念的不过是儿时的味道罢了。
二、除夕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除夕的晚上是睡不好觉的,太吵了。看春晚,点年灯。还要帮助父亲将家里收拾一番,地扫干净,备好初一早上要吃的炖鸡汤、卤鸡蛋。
除夕这一天,家家都忙吃的,都围着锅台转。炸圆子是主妇们的一项大工程,吃过午饭后就要备好年夜饭了。记忆中父亲总要为我们烧两盘生腐烧肉,除夕的菜可以多备些,吃不完也没事,天气不暖,温度不高,一两天坏不了。更何况大家都祈愿年年有余呢。
除夕这一天做起事来全家总动员,对联贴好后,年夜饭也开始了。一家人团坐在桌边,小炭火炉子在大桌上,炉锅里食材大杂烩,豆腐突得直跳,都起了大孔,需夹到碗里冷却后才能吃,小心烫嘴。
父亲偶尔也逗我们喝上一小盅酒,没有什么仪式感的祝福语,一切尽在不言中。喝在嘴里的酒又苦又辣,吐都来不急。但父亲却喝得津津有味。有时父亲也备好红葡萄酒,我们个个喝一点儿脸上就泛起红光。我们边吃边聊,父亲告诉我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我想这年夜的饭也许就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又是对新一年展望与期许吧。聊些什么呢?例如大人们今年要有什么计划、要种多少田;小孩子们学习上要怎样去努力;主妇们今年要养多少只鸡;边吃边聊很享受。直到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烟花声,才迫不及待地推开门来观看,除夕的夜,烟花点亮了夜空,五彩斑斓,格外灿烂,只是美丽又短暂!
至于压岁钱,记忆中父亲总是包给我们几块钱,用红纸包好,吃完年夜饭后,与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喜欢走东家串西家。比压岁钱谁多,谈今晚谁有没有喝红葡萄酒,比明天初一要穿的新衣服、新鞋谁的漂亮。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的简单。
有时闲聊中父亲总要告诫我“一碗肉”的故事。说某个会过日子的主妇除夕晚上的一碗红烧肉,竟然能保存到栽秧(大约四月份)。那时可没有冰箱,怎么能保存呢?天天放饭头上蒸呗。可见物质贫穷的岁月里,人们是多么的节俭呀!
三、初一大拜年
儿时的初一早上,我们一家还未起床,就听见隔壁邻家的大人嘱咐孩子去向爹爹奶奶拜年,说声新年好!这也许就是父辈传给孩子最好的家风了吧。
起床洗漱完毕,吃罢鸡汤卤蛋面,邻里之间互相拜年。女孩子家没吃早饭是不出门的,否则新年新气的到人家,人家也不会高兴。所以等吃好饭后,我们才出门串串,互相道一声新年好!
当所有人都吃好早饭后,村子里格外的热闹,就连最勤快的男人,大年初一这一天,也要给自己放一天假,闲下来,走东家、串西家,坐一坐,抽根烟,喝喝茶、嗑嗑瓜子,谈谈天;最有趣的是家庭主妇们,难得有这样的清闲,互相拜完年后,聚在某家向阳的小庭院里,唠唠嗑,东家长,李家短,谁家的儿子有没有讲亲,谁家的女儿有没有找婆家都是她们谈论的话题……,时有敲锣打鼓的卖唱的来了,年的热闹氛围更加浓烈,小屁孩们围着卖唱的,静静地听,憨憨地笑,很是欣赏卖唱的合辙押韵的唱词,把每句唱词的最后一个字音,拖得老长,偶尔还能滑稽地模仿几句,引得众人一阵欢笑。
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子,互相见了面后,喜欢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谈论新衣服新鞋子。最爱的是到小伙伴菊芳家里挤着看电视,六七个人把脚都伸在火桶里,聚精会神地瞪着电视看,这一天,大人们非常的客气。无论你到哪一家,都款款相待。都能吃到自家做的炒米糖、山芋角,米角、炒蚕豆、爆米花、花生、瓜子、小龙人奶糖……,任你吃。电视里放着唱戏的节目或者是转播的春节晚会,虽看厌了,却还死皮赖脸的待着不走。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孩子看电视入了神,早上刚穿上的新布鞋被火桶里的炭火烧焦了全然不知,待她发现时,新鞋已烧破了,但碍于大年初一,大人们也不能轻易的打骂,她的母亲后来惋惜了好久。
大年初一欢乐的气氛要持续到下午,待到中午回家吃饭,食欲也没了,因为零食吃的太多。
年味还在继续,新年乐翻天,走亲访友拜年得趁早。眼瞅着要开学了,不能还沉浸在年味里。大人们该出门的都要收拾行李了,该上班的都去上班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也好累,期待生活快回归原位。真的应了那句俗话:“过了初三、初四、初五,还是一样苦。”
这大约是我十一二岁时过年的情形了,时光飞逝,一晃30年过去了,年在人们的殷切期盼中姗姗来了,年又在团聚欢笑声中悄悄走了。年年如此,年复一年,而我们又都长了一岁。岁月苍老了容颜,不变的却是那一份情怀。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年人来讲,是有它的沉甸甸的份量的,或许这也是新年的奋斗与展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