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在绍兴度过的,我几乎听不懂绍兴话,上海八年,我勉强可以听懂少量的上海话,绍兴话比起上海话语调更多了一些,有六个声调,便更加难懂,但是可以猜,然后再跟着学一些,便觉得有趣了许多。
绍兴的小吃也很有趣,浙皖虽然交界,在吃的方面却有点儿微妙的不同。
春饼
春饼的“春”字,大抵是指春节和春天。春饼的吃法是以春饼皮卷食各类小菜,一般佐以马兰头、香干、火腿肉等碾碎,由春饼皮卷食。春饼皮其实就是饭店里吃烤鸭时用来包烤鸭的那层薄薄的面粉皮,在皖南,我们用来包春卷。其实很多古籍里有提到过春饼,袁牧的《随园食单》里曾这样写过春饼“薄如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春饼的皮酥脆而轻薄,还带点韧性,内陷咸鲜,一口咬下去,先入口的是春饼皮的劲道,继而是嫩鲜的内馅和汁水,最后返以清香的味道,在鼻尖和齿隙留存。春饼包菜卷成圆筒形,隔饼望菜,外色霜白,内透丝缕马兰头的青色,看起来也是很好看的。
我家乡多以春饼皮包菜油炸做成春卷,像这般清爽的吃法尚是第一次体验。我在吃过春饼后有一次机缘巧合看到清诗《咏春饼》中有一句这样写道“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很有感触,看来文学作品的感悟应以经验为前提。
木莲豆腐
木莲豆腐的名字很好听,第一次在书里看过便记得这个名字。那时候我以为木莲豆腐是豆腐的一种,后来才知道它与豆腐毫无关系,只不过是以木莲果为原料。
木莲是一种植物,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的木莲写的就是它。木莲是个稍显文气的名字,它还有一个稍显晦涩的名字叫薜荔,屈原曾在“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中写道过这种植物。
木莲豆腐其实是一种透明的果冻状的胶质物。晶莹剔透,味道清淡,像一块软玉,又像透明的豆腐,大概这是为什么名字里有豆腐的原因吧。木莲豆腐一般作为消暑的佳品,吃起来带点薄荷的清凉,又带点藕粉的清甜,入口富有弹性,爽滑清爽,夏日里看到这样透明的一碗,便已觉得心生凉意。
关于木莲豆腐的做法,周作人是这么写的“木莲藤缠绕上树,长得很高,结莲房似的果实,可以用井水揉搓,做成凉粉一类的东西,叫做木莲豆腐。”不过听闻现在用还依循传统方法制作木莲豆腐的已屈指可数,我也不知道自己吃到的是否是纯正的,如果有机会,想盛夏的时候摘几颗木莲果试试。
芋饺
芋饺和芋头有种分不开的缘分,芋饺和我们平日里吃的饺子很不一样,是新昌的一大特色。芋艿皮的制作过程很独特,全程不加水,也不用擀面杖,都靠手捏。芋饺皮是用芋艿加番薯粉制作而成的,以番薯粉为基础,加入蒸熟后的芋艿和番薯粉反复翻揉成面团,捏下一团压成掌心大小的饺皮,摊开来放入肉馅,三折对称做成三角形的饺子,便是芋饺。
芋饺皮吃起来细腻爽滑却软糯柔韧,一口吃下去,既有肉馅的鲜美也有芋艿的香味,恰好地综合了纯肉馅饺子的腻味。芋饺皮晶莹通透,看似隐约可见内陷,但实际上却完全地包裹住肉馅,可将肉馅的香味和汁水充分保留,咬开芋饺的那一刹那,肉馅的香味,芋艿的香味糅合在一起,加之劲道Q弹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芋艿可像水饺一样单独煮熟而食,也可和青菜蘑菇等蔬菜一起煮汤,又别有一番风味。大神喜欢吃的芋艿饺子,以前都是一位熟识的邻居阿姨亲手包的,二十几年,直至如今,他回绍兴的短短几日,阿姨只要知晓,仍会亲手准备,想来芋饺好吃还因为这其中的温情吧。
还有一些有趣的小吃,留下几样明日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