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提出请求。
其实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请求的内容,也谈了很多关于请求被拒绝有的心态问题。今天来到了第四个要素 ,也是最后一个,请求。说重要吗?如果对非暴力沟通理念赞同话,我们觉得请求重要,但重要性在于这个步骤是表达我们自己的时刻,而不在对方回应我们的结果。(同意或者拒绝)
很多时候,我们提出的请求含糊、内敛,这和我们的文化有关系,我们觉得付出的时候会理直气壮,而提出请求的时候就有点畏首畏尾,因为我们不习惯提请求。之前要我们克服自己的羞涩谈感受,如今又要我们突破文化提要求,确实很难。所以,我总结了一些原则,便于我们练习提出有效、有用的请求。
一、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
如果孩子和我们说:“妈妈渴了。”我们一定懂得孩子是需要我们帮他到一杯水。但是这个请求其实并不符合我们《非暴力沟通》要求。如果换成这样说:“妈妈,请帮我到一杯水。”这个要求更加具体明白,便于对方执行。
但是大多数与我们相处的人当中,他们提出的要求总是扭扭捏捏,含含糊糊,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干脆不去理会,就会造成隔阂。对方认为你懂了,其实我们没有懂。很多时候纠纷源自于理解差异,而非彼此的矛盾。
暑假孩子自由时间增多,她会不节制地看平板,我很生气,就告诉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为你自己行为承担责任,有一天高度近视了,只能你自己去扛。” 孩子似是而非地说:“好”。
感觉这个沟通很顺畅,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如果我这样说:“你看平板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会坏了你的视力,妈妈希望你的视力不再变坏,能否每天看平板的时间限制在1小时之内。”
这样的表达清晰明白 ,孩子一听就知道我请求的内容,如果她倾向于同意,就会便于执行。
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朋友或者亲人,他们总是闷头不说话,说出的话却一句能毒死人。他们胸中藏着没有满足的需要,但是他们不懂得表达或者不善于表达,或者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只会寄希望于他人主动了解和满足他们,当他人无法体察他们的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心生怨愤,所以说出来的话,带出来的气场都是令人不舒服的对抗。
二、我们需要明确谈话的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谈话总是希望有所回应的。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同事总是和我抱怨孩子叛逆,我便竭尽全力地帮助她出谋划策,结果她又去找别人去抱怨。当时我不能理解同事的行为,后来我总算的懂了。同事并不是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只是需要倾诉和发泄。这种时候,我们回应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是不恰当的,只需要提供一只耳朵就够了。如果这为同事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那我便不会那样“不解风情”了。
同事总是抱怨爱人不管孩子,不管家务。
我问她:“你提出过要求吗?
她说:“那还用说吗?我工作一天,回家又要带孩子 ,又要做家务,他也不瞎呀。”
我说:“你回家试一试,和他好好沟通一下,不要抱着对抗的情绪,把希望他干的事,具体说出来。”
她说:“我希望他下班回家能帮我干干家务,我就谢天谢地了。”
我说:“不要这样说,你要具体说他能干点什么?”
她说:“早上早起半小时做早餐,晚上回家把地板拖一下,晚睡前,陪孩子15分钟讲故事,孩子睡觉以后陪我聊一会天。”
我说:“就这么干。”
第二天,她告诉我,他老公同意了。她很高兴,一整天都情绪很高。
所以,越是清晰表达自己的需要,便越有可能得到需要的回应。因为,我希望自己能为他人的福祉付出努力。
只要对方提出自己的需要 ,如果不会很为难,我愿意达成他们的心愿。
未完待续......